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现代诗坛极具艺术才华的女诗人,其写于1959年的《雪莉角》围绕外祖母位于海边的家而展开。由于普拉斯外祖母的家就在雪莉角且普拉斯和外祖母间有着深厚感情,学者一般认为这是首悼念外祖母的挽歌。突破普拉斯的个人叙事,采用苏珊·朗格的美学理论来分析,这首诗实际上是普拉斯创造的一个生活幻象,诗歌中的每个元素都只具符号性,不具真实性。这个幻象同时具有生命体征,它包含着人类的普遍情感,具有超越自白派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
《钟形罩》是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中埃斯特的一系列精神失常行为可谓作者普拉斯真实经历的写照。笔者从"分离—转变—回归"的成长理论出发,通过梳理埃斯特"分离后的叛逆""转变中的迷惘"及"回归前的疯癫"这三个阶段,分析埃斯特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3.
黄少黎 《文教资料》2007,(7):137-139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小说《钟形罩》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描绘了女大学生埃丝特在虚伪世界中迷失、抗争、追寻的心路历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埃丝特,或者更可以说是普拉斯本人,以自己的方式执着地反抗并追寻着自我。  相似文献   
4.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西方世界中最重要的自白派诗人之一,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痛楚,受悲观主义哲学家以及其他自白派诗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悲观主义思想并在作品中呈现出来。《雪莉角》是她为悼念去世的老祖母而写的一首挽诗,全诗基调感伤,用词阴郁,有着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本论文从诗歌的意象,情调,以及颜色的使用分析了普拉斯的悲观主义思想在《雪莉角》中的体现,旨在更全面地认识普拉斯的悲观主义思想以及《雪莉角》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刘瑾 《考试周刊》2008,(11):29-1963
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被众多的权威评论家称为美国最为成功的自白派诗人之一.而正是自白派本质上的冷淡、悲观和失望这几种冷色调揉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普拉斯黑色的艺术世界.这里的"黑色"既是指午夜天空的漆黑,即阴郁、愁苦和死亡,也同时象征着子宫的黑暗,即再生.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和解读普拉斯诗歌中黑色的双重力量,最终探究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6.
西尔维娅·普拉斯所处的时代孕育了她诗歌中的女权主义,她用诗歌来表达女性的独特心理感受并用疯狂的诗句来揭露男权世界的不公,颠覆男权世界.  相似文献   
7.
在《钟形罩》里,西尔维娅·普拉斯背离了对女性身体的传统书写,她把身体从传统文化的神话q-剥离出来,探讨了身体书写所揭示的女性内在心理意识和颠覆传统身体书写的美学意义,从而从身体层面解构压制女性的男权话语。  相似文献   
8.
《钟形罩》是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记叙了女主人公埃丝特从高材生一步步陷入精神崩溃的故事。她的成长经历具有代表性,她的成长困境反映出一类人的困境。从原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埃丝特的成长,解释她成长经历的代表性以及这种成长经历在整个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中出现的反复性,希望我们能以正常的眼光对待这一类青少年的成长,并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居勰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30-33
艾米莉·狄金森的《我的生命对着——一支上膛的枪》和西尔维娅·普拉斯的《父亲》中的女性叙事,即人称转换、意象、倒装句式、语音、代词选用等诗歌要素,揭示出尽管女性叙事者都面临男权压制,但她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妥协或反抗。这是由女权主义理论的流变与女性诗人个体经历导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小说《钟形罩》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描绘了女大学生埃丝特在虚伪世界中迷失、抗争、追寻的心路历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埃丝特,或者更可以说是普拉斯本人,以自己的方式执着地反抗并追寻着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