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篇
教育   301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主要围绕《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沃尔特·本亚明的翻译理论展开论述,通过分析和探讨如“纯语言“、“来世“等重要概念,发掘蕴涵在其中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从而揭开沃尔特.本亚明的《译者的任务》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重构现实的桥梁——浅析余华的《鲜血梅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血梅花》以解构主义叙事手法颠覆了传统的武侠小说。从表面看,这是对武侠世界的逃离,实际上更是对现实生活的还原。作者以阮海阔主体性的缺失来隐喻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缺乏精神主导的现代人只是一味遵循命运的安排,凭借本能去行动,传达了现代人的宿命意识及虚无主义观念。作品在解构主义叙事的表象后面,蕴含了现实的因素,可以看作是余华向世俗转型前的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的文字学理论认为没有外在于文字视野的意义,否定一个悬置于文字之上的超验所指的存在,意义是在文字的嬉戏中生成的。这一系列观点与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庄子的某些思想有契合之处。该文通过对德里达理论的分析,寻找其与庄子思想的某些相近处,希望揭示中国古代哲学本身所具有的一些语言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结构主义在揭示语言内部客观规律的同时忽视了译者的主体性;解构主义在否定文本终极意义的同时夸大了译者的主体性.所以,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地分析二者的显著特点,探索科学合理的建构理论.把"无限接近原著为前提的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雯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100-103
被誉为"六十年代的史诗","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通篇笼罩着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却在迷宫般的巧妙布局中对美国现实社会进行了一场"俏皮"的解构.本文试图以解构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策略为框架,以美国后现代派小说鼻祖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为内容,建构这幅有血有肉的解构画卷.  相似文献   
6.
弗罗斯特是一位备受欢迎的当代美国诗人,他的诗表面上看来通俗易懂,实则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诗人以语音、词汇、格律、意象等手段使其诗歌呈现出了一种意义的不确定性。本文将从解构主义视角对弗罗斯特的诗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解构主义和批判话语分析理论出发,以目前公共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学教学要素的解析和教学反思,对大学英语教育话语进行解构,剖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和话语霸权现象,以此试图建构新型的大学英语教育话语.促成多元民主的英语教育,并从思维入手,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今后发展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8.
9.
在莎士比亚评论领域,解构主义并没有形成声势浩大的批评阵营,但却为其他莎评流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莎士比亚评论越来越明显地带有"左倾"政治色彩,解构主义莎评也顺势从单纯的文本批评向政治批评过渡。著名莎评家泰伦斯·霍克斯对《哈姆莱特》的解读就是这种过渡的典型案例。霍克斯先对《哈姆莱特》进行了细致的文本解构,但随即转向对历史上一位著名莎评家的政治立场的解读,这看似不连贯的逻辑背后正体现了解构主义莎评的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关系密切,其批判性和开放性为反中心、关注边缘的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阅读的、修辞学的、边缘研究的理论资源。女性主义批评实质是对传统男性中心的文学和文学批评的"误读"。新历史主义以文本论对抗真实论、以修辞论反对模仿说、以解构论反对客观论、以新历史代替旧历史,都有解构主义修辞性误读理论的痕迹。同时,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中的"他者"观念对后殖民主义文论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