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6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诗言志”是中国诗学的第一个理论命题,对它的研究绕不开它与《尧典》的关系。一般说来,任何历史事件在进入史册以前,都存在一个口耳相传的阶段,我们应该把事实和书写区别开。具体到史前史,我们尤其不能带着文明的偏见,歪曲文字成熟以前的种种人文现象。从地下考古的成绩来看,《尧典》所载尧舜禹的时代是基本可信的;其文明程度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低下。反映诗歌舞合一的“诗言志”由一个熟练掌握这种高度文明的史前历史人物说出来,完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介词at,in和on是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易混的知识点。下面简单谈谈它们表示地点和时间等方面的意义和用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出土文献对诗经的研究作用历来为研究者们所看重。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出土文献对诗经的作用可以从证、正、增、辨四个方面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4.
对猛火油的用途、原产地进行了说明和考证,从吴越、南唐与中原、契丹的关系等方面对"吴王"向契丹主进献猛火油一事进行了梳理,证明贞明五年(公元 919年)向契丹进贡猛火油的吴王并非南唐中主李 ,而是吴越王钱 ,《辽史》记载当误.  相似文献   
5.
《方言》的创作与扬雄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一部方言地理学著作,扬雄创作<方言>的目的是为了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传统法律文化在内容、结构及其发展轨迹上各有其特点,其差异的哲学基础在于对人性善恶的认识不同;西方为以“民法”为主体的私法精神和法治精神,东方(中国)为以“刑法”为主体的公法精神以有治国方略上“德主刑辅”的人治与德治结合的精神。东西方法律文化相结合的理想模式应为“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保持法律文化先进性的关键在于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王星 《档案时空》2003,(6):11-12
一、档案文献鉴辨学释义 档案文献鉴辨学,又称档案考据学,是从考据学发展而来的,为了区别于原有的考据学,而将之命名为档案文献鉴辨学。 档案文献鉴辨学,是以历史的观点考察伪误档案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总结运用传统的经验方法并结合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8.
李洁 《当代传播》2002,(2):42-44
提出的学理概念,泛指调整因新闻内容侵害公民人身权利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③。我国的新闻侵权法是在总结十年动乱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2年《宪法》第一次规定了公民的批评权和建议权以及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禁止侮辱、诽谤和诬陷。这成为新闻侵权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具体讲,可按四个阶段考察我国新闻侵权法的形成与发展。1980年颁布(刑法》。该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要处以相应的刑罚。这是我国首次立法惩处诽谤侮辱,可谓新闻侵权法的滥筋。《民法通则》于1…  相似文献   
9.
董文颖  蔡强 《语文知识》2005,(11):24-25
础润而雨柱子的基石湿润了,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蚁封穴雨蚂蚁聚在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汉代焦延寿《易林》卷十三:“蚁封户穴,大雨将集。”  相似文献   
10.
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汉书考异>中,认为<汉书·艺文志>"礼类"著录的百三十一篇<记>是<大戴记>与<小戴记>之和,可是,通过分析二戴<记>的材料来源、比较二者篇数及内容,发现钱氏的说法是有失允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