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2篇
教育   507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献普 《学语文》2021,(1):91-92
《山居秋暝》第三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之“下渔舟”存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渔船顺流而下,有人认为是渔船归来,有人认为指渔舟下水捕鱼。笔者从训诂学、诗歌意境、画面布局等角度分析,以为“下”释作“下水捕鱼”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2.
介词是古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介词的注解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受传统训诂学方法的影响 ,用同义词对介词进行替代 ,探求介词的“个别意义” ;另一种是在解释介词词义的同时 ,重点归纳介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规律 ,即“配置意义”。后者符合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方向 ,更能揭示介词的本质意义 ,是更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2):F0004-F0004
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据六书理论、依五百四十部首编制的字典,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语言学巨著。清代段玉裁为之作注,“非但发明许著之要义,揭示其条例,亦且融入了段氏对音韵文字训诂研究之精髓”(徐复先生语)。《说文解字注》是公认的注释《说文》的权威著作,是阅读古籍、研究语言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许惟贤教授以清嘉庆二十年的经韵楼初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注》进行校勘、标点和补注工作,增加了1200多条附注。本书附录有关文献资料、新编索引,便于检索使用。  相似文献   
4.
扬学的渊源     
周游 《寻根》2014,(5):27-29
我不赞同扬州学派源于吴学(惠栋)、徽学(戴震)的这一说法。检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扬州学派源远流长,至少可追溯至隋唐时期。早在隋唐之际,扬州曹宪精通诸家文字之书,尤深谙文字学。隋时,曹宪为秘书学士,奉隋炀帝之命参与编撰《桂苑珠丛)),又注《广雅》,还撰((古今字图杂录))一卷,这些都属文字训诂之学。到了唐代,《文选》成为学子必读的文学范本。但要精熟((文选》之理,亦非易事,为之作注,以利学人,就显得迫切而紧要。据《旧唐书·曹宪传》记载:“(曹宪)所撰(《文选音义》甚为当时所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多种社科专业词语进行文学写作.如果仅从文学角度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证,只会让人迷惑不解.文章采用训诂学的方式,考证古人文学作品中的注解,依此来探索运用多种社科知识考证古代文学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选笺证》(简称《笺证》)是清代一部有意于补正李善注的训诂学著作。其训诂之方法有三:一曰声音训诂法;二曰以形索义法;三曰比较考证法。总结《笺证》训诂之得失,可予现代注释学以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学文言文注释中的训诂弊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就中学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的穿凿附会、望文生训、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不解语法等训诂弊病进行讨论。中学文言文注释应该加强对训诂学的研究成果的重视,尽可能的避免训诂弊病,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淮南子》中“蓁卫之箭”、“周于数而合于时”、“皆阅一孔”、“志存仁义”、“条风之时丽”、“博学以疑圣”等六处字义,作出解读,发表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训诂学是一门训释词义、注解古书的学问。它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古代文献、深刻了解历史文化的工具和桥梁,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汪磊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3):36-38,4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训诂学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试图对”辅车相依”一语中的“辅”、“车”做出更加合孚原文和逻辑的解释,认为“辅”、“车”的意义都应同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