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静 《中国广播》2005,(7):48-50
为纪念青海诗人昌耀去世两周年,两年前我和中央台文学编辑刘慧颖制作了文学专题节目《高原诗魂—怀念昌耀》。节日播出后在听众中反响良好,送评后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专家评审一等奖。回顾节目的制作过程,总结了几点体会和经验,供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9年夏天,我为88岁颜仁禧先生的诗文选续集《诗风吹绿校园春》写了首七绝作为"序",这本诗文选是他致力于中小学诗教而编写并自费出版的。这个"序"是:"诗风吹绿校园春,米寿诗翁续力耘;寄愿儿孙诗志在,国魂凝处是诗魂。"写后,开始我豁然开朗,感悟到"国魂凝处是诗魂"这一自然流出笔端的诗句,正是我这些年来力主  相似文献   
3.
金代元好问曾以一首绝句评价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这后两句,用的是春秋战国时伯牙与子期相知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千古之憾。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诗》月刊面世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为中国传统诗歌向新诗转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参与编辑的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和俞平伯四君,皆出生成长于江苏这块文化厚土,因为相同的志趣爱好和共负的时代责任而走到一起,本质上,《诗》月刊的诞生是江苏丰富、开放、多元的文化及文学土壤催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林子 《高中生之友》2011,(Z4):68-71
作家简介雷抒雁,当代诗人,现已将近70岁,前几年得过直肠癌,但乐观、坚强地挺过了。雷抒雁是陕西人,196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文革"时在宁夏某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种田。后入伍,因写作特长获宣传干事岗位。后来从部队转业,在文学刊物做编辑。雷抒雁主要创作诗歌,著有《沙海军歌》《云雀》《春神》《掌上的心》《时  相似文献   
6.
“还我诗魂!”是当前一部分中学生对诗歌教学中存在的唯理性解读现象的变相质疑[1]。“自我”“也是受动的”。“受动性”是费尔巴哈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中提出的哲学概念,它标志着对滥觞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西方近代古典唯理性哲学的“去弊”,标志着西方现代感性哲学的发轫。  相似文献   
7.
已故叶剑英元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文学功底很深。七十年前,他在云南讲武堂毕业回广东后把剑长歌、抒情言志,写成这十五首诗寄来云南,刊于云南讲武堂“剑余诗社”。当时内部编印的《剑余诗集》,至今尚未公开发表过。本文通过对各诗的注释、评述和对叶剑英当年在云南的一些传闻的介绍,从历史角度,重新认识这十五首诗的珍贵价值,并寄托着对叶剑英元帅的深深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8.
月亮在人类关于生命的思维主题中,既是人类心灵的参照,又是人类获得精神力量的源泉之一。在人类生命的长河中,生与死、离与聚、圆与缺不断上演。为了寻求一个精神的参照与寄托,诗人们找到了月亮,创造出美不胜收的吟月诗。吟月诗典型地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的种种关系,体现了中国古诗特有的诗艺美。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证这一主旨,以期对人与自然,自然与艺术这一大课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美学的悲剧角度 ,浅议《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以林黛玉为悲剧的典型 ,“以泪偿灌”为主题 ,从美学的角度 ,以林黛玉性灵之美诉说人生的蕴藉 ,从缘起的美丽到消亡的凄绝 ,让人经验人生 ,领悟审美之极致。感叹世界的悲凉 ,感叹人生的无奈 !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美学的悲剧角度,浅议<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以林黛玉为悲剧的典型,"以泪偿灌"为主题,从美学的角度,以林黛玉性灵之美诉说人生的蕴藉,从缘起的美丽到消亡的凄绝,让人经验人生,领悟审美之极致.感叹世界的悲凉,感叹人生的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