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告诉你们哦,最近我换新同桌了。其实我挺想念原来的老同桌的,他是我的好朋友。不过,现在的新同桌也不错呢。  相似文献   
2.
“东西”一词出现在唐朝以后。在元朝的白话作品中大量使用,一些被指认为“(南)宋话本”的话本中也有“东西”一词,很明显,“东西”流行于元代,但或许在南宋时已经出现。因此,“东西”一词最早只能出现于五代至宋之间。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将《清平山堂话本》中的11个故事选入了"三言"中的《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并做了大量的改动。笔者从探究"情教"与"里耳"的关系入手,认为冯梦龙"情教"的实质是以读者为中心,根本目的是"导愚适俗"。冯梦龙选择和改编《清平山堂话本》是"情教"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师生之间是需要沟通交流的,有时无声的语言更胜于有声的教诲,用教师无声的爱可以让一个孩子慢慢转变。  相似文献   
5.
以《错斩崔宁》、《错认尸》、《错勘赃》为例,对宋元话本中的"错"予以解读。"错"是宋元时期的市民男女之间关系及其欲望的一种曲折表现,反映了宋元社会意识中对人"欲"的特殊理解,它具体表现为对欲望本身及其对象的恐惧和防范,反映了封建传统道德对新兴市民欲望的约束与消解。  相似文献   
6.
薄字最多的讲解是不厚,或其引申意的轻微稀少。如大家常吃的薄饼、夏天穿的薄衫、成语说的如履薄冰、送人礼物谦称薄礼、做生意的手法之一叫薄利多销、称见异思迁的人为薄情、美人儿早亡常说成红颜薄命等等。不过,薄不一定仅仅是不厚的意  相似文献   
7.
在宋元话本中穿插诗词,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是俗词的运用,更是具有典型的艺术特点,并具有一定的地位及影响。在词的发展达到鼎盛、雅俗之辩达到理论和创作成熟的时期,话本中俗词的运用,又为雅俗之辩的演进、融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话本小说的入话通常有入话诗、评介语、小故事等几种形式,随着宋元话本向明话本的过渡,文体更加完备规范,其中表现在入话部分的不同,主要在于加强了入话与正话的关联,减少了随意性,突出了话本作家的教化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范宁先生为《话本选》写的《序言》,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观念来分析话本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该文对话本艺术特点的分析,深入到文本内部,探讨了话本作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其中关于话本小说中情节偶然性的论述具有启发意义,对《京本通俗小说》的看法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宋元话本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链条,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话本小说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大事,可以说带有“小说革命”的性质,“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说到“变迁”,就应该蕴含一个比较的意义,笔者仅以唐传奇为背景,梳理话本小说“革命”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