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中,不仅四个主要人物卡明斯将军,侯恩少尉,克洛夫特上士和雷德列兵,而且所有其他的次要人物,都被迫面对死亡的事实,并被这种体验剥得赤条条--被迫去面对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兽性和理性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存在于某个人身上,有时这两方面相互矛盾产生冲突.这种观点弥漫在整部小说中.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用新新闻主义手法创作的《夜幕下的大军》,成功的运用新闻写作技巧和文学艺术相结合的手法,真实地报道了1967年10月一支浩大的反战、反征兵游行大军向五角大楼进军这一历史事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作家的美学观点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任玉娟 《考试周刊》2014,(50):23-24
诺曼·梅勒是美国当代最重要作家之一,他的非虚构小说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压力促使他创作转型,美国社会的动荡为他提供了契机。非虚构小说在梅勒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夜幕下的大军》为文本分析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点,阐释了梅勒运用小说技巧处理反越战游行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因为《冷血》,1966年成了"卡波特年"他有"把猪耳朵变成女人手里的丝绸手袋"的本领卡波特最大的贡献是他提出了"非虚构"的概念,井由此带来了一场波及全美新闻界与文学界的"艺术骚动"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诺曼·梅勒的《一场美国梦》描述了主人公罗雅克在一个完全异化的社会中对抗主流价值观、找寻自我与存在价值的经历。站在梅勒的存在主义伦理观立场上,分析了罗雅克思想和行为上的三大特征:信仰性和自我感觉、膜拜勇气和力量、崇尚暴力的反抗。认为他是梅勒笔下"希泼斯特"式英雄的典型,他的经历也表明反叛是存在主义者走出异化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6.
诺曼·梅勒研究在国外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在中国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试图对梅勒在中国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结合西方的研究现状进行比照,指出中国研究的不足和走势,希望能对国内梅勒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