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征是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他所创作的大量疏体公文,不仅很好地保存了其进谏的内容,更是其治国思想的缩影.本文试以魏征的疏体公文为例,研究魏征的公文创作特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来看几个摘自媒体的语句:(1)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建立和完善建言献策的“直通车”制度(新华网,2009年7月15日)(2)满怀豪情参盛会荐言献策谋发展(瓯海新闻网,2008年2月25日)  相似文献   
3.
正晚清名臣张之洞,是公认的儒臣,擅长于案牍文书工作,也具备较强的档案保存意识。他去世后留下的奏折、电奏、公牍、电牍档案就有15100多件。张之洞深知档案作为史料备查的作用,他在谏言献策、处理政务、经办洋务方面,都非常注重运用档案材料。一、利用档案解决疆界、租界等外交争端1.在中越勘界问题上,"考地理以资折辩"。1885年6月,中法两国签订了《中法新约》,中国不败而败。第三款提出要勘测界址,划定中越国界。张之洞十分重视利用档案,对应属于中方的地界,进行详细的考据、论证。他博览志书档案,  相似文献   
4.
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晏子春秋》的断句与词义还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例析如下:第一则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晏子春秋第一卷内篇谏上第一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这两句话是晏子对齐景公的谏言,对它的理解有一定的争论。为便于讨论,我们将晏子的这一段谏言征引如下: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的谏官制度源自秦朝,也为隋唐谏官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但是谏官由于受制于专制皇权,所以其谏言也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一提及历史上的谏官,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魏征.魏征在其一生当中前后共进谏二百余事,为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己也因此而青史流芳.魏征的说理确有其独到之处,所以能够打动唐太宗,说服唐太宗,使唐太宗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谏言.  相似文献   
7.
到网上输入“谏言献策”,“百度”一下,就会发现许多含有“谏言献策”短语的新闻标题。如“积极谏言献策推进青联事业”、“积极谏言献策反映民意民生”、“规划局举行宣传咨询活动市民为城市发展谏言献策”等等。  相似文献   
8.
3月3日至1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商国是,提建议,谏诤言,教育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的话题总能牵动全社会的神经,无论是献计出力、坦诚直言,还是大胆谏言、批评抨击,不同声音的背后,都是对教育发展的共同期盼。有关教育的共识,在这个春天里正不断地凝聚。《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使去年两会的许多争议归于沉寂,正如一位  相似文献   
9.
王琴琴 《新闻界》2013,(11):24-27
《韩非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传播思想,本文主要分析了《韩非子》中有关"言"的政治传播技巧。"言"作为沟通君主与臣下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君主作为政治传播者需要有听取臣下"言"的深藏不露的技巧;另一方面,臣下面对至高无上的君主,要想保住性命同时又使谏言之事得到君主的认同,也需要谏言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2003年,国务院针对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两为主",即以流入地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允许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在流入地就读。十年过去了,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了,"异地高考"这个问题就成为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2011年3月24日,20名学生家长向教育部学生司工作人员递交了《学籍与户籍分开,以居住地和学籍确定高考地的建议方案》。这些家长都是外地来京工作多年,孩子当中大部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