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笔下的贾母形象是中国很多女性的超级偶像,同时也是很多男性所追捧的母亲形象或奶奶形象。贾母终身集慈爱、宽容、善良、和谐、仁德、节俭、施舍与福泽为一体,将母性之爱撒向人间。在日常家政管理上,大胆地使用下一代女能人王熙凤、鸳鸯、平儿、李纨、探春等人管理贾府事务,但最终没能挽救贾府的覆灭,而这一失败的原因源自于贾母的"深仁厚泽"所致。但这个"深仁厚泽"的长者在百年之后竟然还落得个"草草了事"、"树倒猢狲散"的悲惨结局。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正面知识,同时也应该深思我们工作的重心走向,不仅仅需要深仁厚泽,而重要的是注重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宝玉与晴雯的感情发展,始终有"衣"在其中穿针引线。第五十一回,袭人不在家,晴雯与麝月服侍宝玉,夜间麝月出去,晴雯唬她,没有披衣前着了凉,宝玉叫她"快进被窝来渥渥",这是二人因缘之始,是小儿女无机心纯洁动人的情缘。接下来晴雯果然病倒,恰巧宝玉将贾母所赐一件俄罗斯来的孔雀金裘烧了一个洞,明早见不得老祖母。  相似文献   
4.
金陵十二钗     
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女性普遍命运的集中写照,曹雪芹为这些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唱了一曲惊天动地的女性悲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第一个为女性哭泣、第一个把女人当人、第一个写出了天下女性共同的不幸命运,体现了曹雪芹进步的妇女观和超前的时代意识,从是中国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大家往往把目光投射在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母身上,却往往忽视了其中一个重要人物——王夫人。王夫人,作为贾政之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深得贾母信任,是贾府的实权派。这样的出生和经历注定了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夫人,其为人处事必有过人之处。本文试从她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表现入手,窥视她的性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6.
高一语文必修(三)的开篇就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红楼梦》中本身就是作者的血泪之笔,是整部作品的"正文起头处",作者不惜笔墨做了多次暗示:黛玉进了贾府,但她绝不属于贾府的世界,贾府也把她当作"异己者",处处强化她"客"的形象。一"、凤姐"热情背后的言外之意黛玉一进贾府,迎面而来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亲戚,陌生的外祖母,陌生的宝哥哥,陌生等待自己的"热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语言大师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第三回。在黛玉初进贾府,刚入贾母房间,作者就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组织起来置于一片哭的海洋中,其中有贾母、黛玉、宝玉的一类哭。也有王熙凤和王夫人等人的一类哭。作者用简约的文字,通俗的词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哭,进而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和个性。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这会让他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进而有所收获。钱钟书说:"趣者,生气与灵机也。"那么,怎样激发语文阅读兴趣呢?一、立足课堂,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所以,要激发  相似文献   
9.
朱凯怡 《云南教育》2007,(10Z):40-41
刘姥姥初进大观园,贾母盛情款待,席间一道菜,名为“茄鲞”,刘姥姥死也不肯相信如斯美味的东西居然是茄子制成,还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待王熙凤道出炮制秘方,刘姥姥细品果有茄香,方才叹服。  相似文献   
10.
贾母在抄家后所散余资被誉为明大义,但其银额巨大,有来源不明之嫌。袭人晴雯都是从贾母处选派怡红院服侍宝玉的丫环,月例银却相差悬殊。几个姑娘并小爷的未来婚事有的将由贾母私支,有的父母支,有的官支。这诸多涉牵经济的举措都是大有深意的安排。究其根,盖由贾母等上层决策主政者在经济利益方面处置不公所致。积怨的结果是导致贾府由兴盛变衰败的深层内因,值得世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