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简讯     
《山西档案》2006,(5):59-62
近日,太原市档案馆为纪念党的85周年,在市档案馆开设了“珍藏的历史”展览,组织有关部门的党员和青少年学生进行参观,积极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太原明历史,着力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活动基地。此次展览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也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政育人的功能,对激励全市人民坚定爱党爱国信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要多读点历史。学习和纪念抗战这段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铭记昨天,更重要的在于珍惜今天,期盼明天;不仅在提振民心,更重要的在于"资政育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1840年的雅片战争,中国国门被找开,为近代中国农民学习西方提供了历史条件。洪秀全通过学习利用和改造西方基督教教义,掀起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洪仁轩的《资政新篇》则成为太平军领袖学习西方思想的最高理论成就,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形势顿挫。作为后期领袖之一的洪仁玕抛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希冀挽大厦之将倾,却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最终无法实行,但洪仁玕的一系列思想包括经济思想无疑具有启蒙性和探索性,对后来者继续探索救国之路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档案资政服务是档案价值得以发挥的过程,而公共决策部门知识需求是开展档案资政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章以公共决策部门知识需求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决策知识需求与档案资政服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从目标指引、知识整合、知识智析、知识融合、成果服务五个方面阐述基于决策知识需求的档案资政服务实现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赵红安 《文教资料》2011,(24):118-119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洪仁玕以开放的政治眼光关注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势,总结了太平天国的斗争经验,向太平天国领导人提出了新的施政纲领,这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进步意义,深刻影响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起义是因清政府的黑暗统治造成,具有正义性。2、《资政新篇》是建设资本主义的纲领,它翻开了中国近代化的新页。3、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勃兴。4、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促使人们思想观念观念发生变化。5、太平天国促进了“科教兴邦”观念的萌发,影响深远。6、太平军在上海等地抗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9.
2015年12月1日,北京市档案馆主编的《证据:日本侵华暴行调查档案全编(京津冀卷)》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首发式.该书通过珍贵的档案史料揭露了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书中收录的761件档案全部选自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11万余卷河北高等法院档案,具有很强的证据效力,可作为控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有力法律武器,同时,也是教育年轻人了解中华民族苦难历史、强化爱国精神的生动教材.本书的出版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档案史料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并且很好地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档案具有历史凭证和资政育人的珍贵价值.它警示今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该书得到"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历史地理类出版基金资助,成为北京市档案局馆获得的首个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本期"特别关注"中《铭记历史 证据永存》一文将对此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近代中国提出制定新闻法第一人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康有为;第二种观点认为是郑观应。但实际上近代中国首倡新闻立法的人是洪仁玕。洪仁玕明确提出必须进行新闻立法,并对新闻立法的原因和必要性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