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宋代农民负担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封建社会中生产力的代表,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负担问题。宋代农民负担着较沉重的,大约占其收入的30%。因而也是引发宋代社会的各种矛盾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国王财政自理原则是英国基本赋税理论的重要内容.尤其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它是议会约束国王征税的重要依据.一些学者依据都铎王朝中后期税收方面出现的某些变化,提出此时国王已经突破国王财政自理原则限制的观点.本文则借助大量事实和数据,在定量地分析了这个时期议会税收入和战争支出的基础上,证明都铎国王仍然遵守着国王财政自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措饷问题研究是南明史的重要一环,涉及对南明诸政权财政收支状况、中央与地方军镇关系以及措饷政策的制定与推行等方面的考察。通过对弘光、唐鲁、永历三段时期措饷背景、手段和影响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增派赋税、广开事例、捐助为三大主要措饷手段,但在制定和推行过程中,未能整饬政治风气、考虑民众承受能力,且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致使其措饷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我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秦代的赋税与徭役制度进行实证性的考稽.认为秦代对赋税所进行的四方面改革具有划时代的社会意义;同时,对秦代徭役的起讫年龄、种类特征及与商周劳役的比量等进行厘证辨析,得出具有一定信实的学术结语.  相似文献   
5.
有求必应     
编辑,您好! 1.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或赋税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 ①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④政府的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秦九韶《数书九章》系文中的四言诗句深入研究,阐述其中所表达的用数学方法解决农民耕地、赋税、粮食和住房问题的数学治国主张,这可能涉及秦九韶进行数学研究的动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贡赋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赋税制度。贡赋制度的确立和产生,作为上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体系与职能的建立和完善。历史证明,虞舜时期存在着完善而明确的贡赋制度,这种完善而明确的贡赋制度不仅保障了虞舜王朝职能的行使,同时也对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蒙古统治者在保留本民族税法的基础上,逐渐接受并建立了广大汉族地区的赋税制度,形成了蒙古本部、北方和南方三种不同税制共存的独特的赋税体系。元代还对一些特殊人户实行一定的优待和赋税减免政策。这些政策有的是制度性的,有的是临时性的,但都起到了区分封建义务、赈济灾民、恢复生产和引导道德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赋税制度的发展变化,说明从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商业化和私有化迅速发展并成为趋势,迫使封建土地赋税制度发生变化。虽然中国的基本经济结构仍保留着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形式,中国封建社会还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但资本主义萌芽毕竟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而且这种萌芽在不可遏制地生长着,中国的社会性质正在发生着初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唐王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北朝隋代以来的均田制,在承认现实土地所有状况的基础上.授予广大民户以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使其从事耕织生产,能够有能力负担国家赋役。同时推行严格的计帐制度和户籍制度,“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尚书省),户部(尚书省户部)总而领焉”(《大唐六典》卷3《尚书户部》)。又为均田民户建立起详备的档案资料。通过这些制度,既可实现著民于田.稳定耕织结合的小农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