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伊拉克战争中,有一位被誉为“战争电视明星”的人物,他在每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出色表现,使其一度成为全球关注的偶像级人物。他就是前伊拉克政府新闻发言人、新闻部长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而在这场力量极不对称的舆论较量中,占有极大传媒资源优势的美方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2.
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从三个方面借鉴了葛兰西的化领导权理论,即强调在化领域进行革命的重要性,把知识与权力联系在一起以及把革命重任寄托在知识分子身上;同时又在三个方面对葛兰西的化领导权理论进行了改造,即哲学上的反本质主义改造,立场上的折衷主义改造和化上的多元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刚刚读完赛义德先生的(《文化与帝国主义》,掩卷唏嘘之余,联想到后殖民批评一度在中国的风行,颇多感慨涌上心头,不能不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4.
《世界教育信息》2013,(1):20-24
赛义德·伊安多斯特(Said Irandoust),瑞典人,现任亚洲理工大学校长,兼任瑞典政府促进数学委员会主席、扩大大学招聘委员会委员、世界文化瑞典国家博物馆管理委员会成员、无国界工程师协会成员及瑞典研究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基金会成员。1960年出生于伊朗西北部,1984年、1989年先后获瑞典查尔摩斯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2000年在瑞典查尔摩斯科技大学工作,曾任该校副校长。2001~2005年担任瑞典布罗斯大学副校长。2005年7月至今任亚洲理工大学校长。曾获"阿塞拜疆共和国总统进步奖",被莫斯科普列汉诺夫俄罗斯经济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以来,赛义德及其后殖民理论已为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作为其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学>也逐渐成了学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将其<东方学>置于20世纪西方文论的宏观变化之中,从经验与知识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反思赛义德<东方学>的形成原因和理论价值,进而揭示出20世纪中后期西方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差异性、边缘性的经验在西方社会意识中的凸现.这一特点不仅挑战了经典的西方知识体系,并引发思想界重新认识经验在知识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晶 《文教资料》2007,(29):27-29
在《简·爱》这部作品中存在两位他者,一位是显性的他者伯莎·梅森,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克里奥尔人;另一位是隐性的他者简·爱,一个殖民地宗主国的公民,一个英国姑娘。本文将在赛义德东方主义理论框架内对两位他者进行解读,以此来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并倡导各种文化和平共存,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赛义德和赛义德东方主义的共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义德及其重构的东方主义从其批判意识出发,通过放大传统东方主义的某些侧面而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重构。赛义德的批判陷入了私人化的误区,导致批判(所指)和批判主体(能指)分裂,因此批判就变成了赛义德自我建构的一种策略,而不再具有它所力图表征的意识形态特权。赛义德和西方之间实际上是一种雇员/雇主或生产者/消费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并不限于狭义的文化领域,而是和世界民族独立、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文化思潮等具有血缘纽带的联系,中国学界对后殖民理论的关注更倾向于为本民族文化生存危机的焦虑和警惕。后殖民理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启示在于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从军事、政治向文化转移的政治阴谋,警醒发展中国家审慎吸收外来文化。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民族文化的自身特点,又使得该理论在中国的实践遇到新的难题和困惑,其具体体现在文化结构的四个层面上。因此,我们对于后殖民文化理论自身又需要保持必要的反思和质疑。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赛义德及其后殖民理论已为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作为其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学》也逐渐成了学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将其《东方学》置于20世纪西方文论的宏观变化之中,从经验与知识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反思赛义德《东方学》的形成原因和理论价值,进而揭示出20世纪中后期西方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差异性、边缘性的经验在西方社会意识中的凸现。这一特点不仅挑战了经典的西方知识体系,并引发思想界重新认识经验在知识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23日,在当日举行的亚运会男子自由式摔跤60公斤级铜牌争夺赛中,作为蓝方的高峰对决伊朗选手赛义德·艾哈迈迪·扎林科拉伊。不幸的是,第一局交战中,红方扎林科拉伊右腿膝盖下方被撞伤,现场医生立即进行了紧急处理,并为其缠上了绷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