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作为一种考试选拔制度,高考作文与八股取士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值得我们重视。得其精而忘其粗,知其内而忘其外,这才是我们今天在作文教学中要学习借鉴的。一、立意上,遵从命题求守一八股文是最讲究"尊题"的,围绕题目做文章是八股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八股文说到底就是命题作文,考生作文时必须紧紧围绕"四书""五经"中选取的"题目",这样就把作者的思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美好的人生刚刚起步,如花的生命将绽放异彩,传生命之道、解人生之惑的生命教育自然成为这个时期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这方面,承载着"载道"任务、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古典散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高中古典散文教学中,要渗  相似文献   
3.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凸显了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为长期受"教什么"问题困扰的广大语文教师指点了迷津。现今,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大多能清楚地认识到"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道理,能围绕文本的"文"与"道"设定目标、组织教学。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北史·突厥传》:“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在我看来,从字面理解,“传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动词,由传递到广播.其中“传”具有“递、送、交、给、运”等多种动态的含义;而“播”更多的包含着“广泛、深远”的意思.在报社工作了十多年,逐渐明白了再浅显不过的道理,那就是用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表达出经过缜密思考、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观点,并且运用多元化的形式,让更多的受众知道,和大家建立共同的意识,与他人分享,进而产生所谓的共鸣效应.  相似文献   
5.
桂永锋 《科教文汇》2011,(31):145-147
孔子体育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体育思想的重心是"寿"。孔子倡导体育"载道",为了政治,为了教化,他不但教授体育,而且躬身践行;但是,如果体育不合"仁"、"礼"、有悖孝道,他是坚决反对的。像孔子的其他思想一样,他的体育思想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存。  相似文献   
6.
文题红日喷薄而出,但它经历艰苦搏斗:大海狂奔怒吼,但它源自涓涓细流;寒梅傲雪开放,但它不与群芳争春;落叶随风凋零,但它让位新生一代;悬泉粉身碎骨,但它撞出千尺深潭……丰富多彩的生活无处不充满智慧,蕴含哲理,具有灵性。走进生活,会触发你怎样的感悟呢?请你以《感悟__》为题作文。要求:1.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上一个词或者短语;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7.
正通常的作文教学训练比较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但实际效果并不见佳。问其原因,学生的回答是无话可写。我国传统写作向来重视文以载道,无"道"何以成"文"呢?学生无话可写也即心中无"道"。所以要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关键还在于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关注人文性,让学生从机械僵化的模式化训练里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8.
正"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听了吴国锋老师在第二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上开设的示范课《今生今世的证据》,首先想到的就是哲人庄子的这句话。吴老师用这节课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好课,要贴着文本"行走"。这堂课本色朴实,诱导自然,可圈可点处甚多。笔者结合散文文本的教学,谈谈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一、紧扣文本,挖掘核心价值文以载道,道在文中。《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入选苏教版高中  相似文献   
9.
“志”再议     
萌发于《诗经》的"诗言志"作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诗言志辨序》),其含义一直存在争论,或谓言志即载道,或谓言志即缘情。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志"字意义的不同界定。笔者以为,后世根据对《诗经》及"志"之含义的不同阐释,实际上将"诗言志"分成截然相反的载道和缘情两个理论。  相似文献   
10.
书道原微--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抒情言志是书法的审美功用,尚道成道是书法的大境界;道的大境界,也是人性的大自由境界。书情、人性通道心,三位一体,是为“书之道”。人性的超越,书之法与无法及书之惰性的自由性与丰富性,意味着书法的触角可以自由深入地悟道、言道、载道与致道。书法、道之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