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小霞  陆玉琴   《档案与建设》2005,(12):30-31
蚕丝业专家、教育家费达生1903年10月出生于江苏吴江的一个教师家庭;她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六岁入同里丽则女校,后转入吴江爱德女校。1916年考入江苏省女子蚕业学校。1920年毕业后.经校长郑辟疆推荐,与同学郑蓉镜去日本学习蚕桑和制丝。1921年考入东京高等蚕丝学校制丝科。1923年毕业回国,在女蚕校蚕业推广部工作.开始了她一边从事教学、科研.一边深入农村推广科学养蚕制丝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达生》认为生命是形、精的结合,养生包括养形和养精两个方面。但在形、神二者中,神重于形,养神重于养形。“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的原因在于“神全”,“神全”则“形全”,可以不受外物伤害而得长生。《达生》篇的生死观、生命观和养生论都与《庄子》内篇不同,而与《管子四篇》相似,是受黄老学派影响的庄子后学所作。  相似文献   
3.
道家生命哲学与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深刻的相关性。道家主张尊重和珍惜生命,反对残生伤身之举,故走了轻物重生的理路;又寻求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追求以德塑生、注重精神的生命进路;面对人生困境,道家主张乐观而豁达处之。这些生命智慧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认知,走出漠视生命和生命虚无的认识误区;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摆脱享乐主义和物质至上的功利价值观束缚。  相似文献   
4.
呆若木鸡     
一般人把"呆若木鸡"理解为反应迟钝,呆头呆脑,实在是大错特错——齐王喜欢斗鸡游戏。有个叫纪渻子的,自称是驯鸡高手,训练出来的斗鸡百战百胜。齐王将信将疑,就给他一只斗鸡,让他驯驯看。10天之后,齐王询问训练好没有。纪渻子说:"还没呢,斗鸡现在骄傲得很,盛气凌人,非常好斗。""好斗不是好事吗?""淹死的都是好水的,战死的都是好斗的。等我再驯驯吧。"又过10天,齐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  相似文献   
5.
纪渻(She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尤其是其中的《达生》篇,几乎没有直接论述美的相关问题,却蕴含了一些宝贵的美学思想。《达生》的主旨在谈养神,却涉及了自然无为之美、"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创造自由等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相和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在于"成万物"。天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生之道是实现原则。"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  相似文献   
8.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且尽快解决的难题之一.几年来的语文教学使我感到,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而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并不懂得怎样留意生活,怎样去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28日,记者在江苏省档案馆的征集处看到了一张78年前的股单。据征集处的陈志远先生介绍,这张78年前的股单,完整的记录了当年乡村农民用5年时间完成人股的过程,号称“中国乡村工业第一股”。而且,这张股单背后还与有“现代黄道婆”之称的费达生女士(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的姐姐)有关。  相似文献   
10.
达生》是《庄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庄子重"生"的思想。达生即通达生命,探索并通晓生命的实情,探讨如何处理生命、生存、生活、精神、心态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畅达和自由。本文旨在解读《达生》及《庄子》其他相关篇章中关于达生的思想,从而发觉其蕴含的自我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