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26篇
科学研究   12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谬误     
《科学中国》2005,(5):16-17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生物进化论研究以理论探讨为主,有许多假说和推论,不完全具备现代自然科学的特征。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和检测方法陆续问世,使生物进化的研究从推论走向验证、从宏观走向微观、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基础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并与遗传学、生态学、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有机结合,逐渐发展为进化生物学。  相似文献   
3.
致力于古今文学演变的研究者,没有必要继续在古今文学“是否断裂”、“应否断裂”的枝节问题上纠缠。大量中国现代文学旧期刊完全可以证明,不承认古今文学断裂的现象,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是,一笔抹杀现代作家为沟通古今文学的联系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从武术最终形态反向推导武术的本源,辩证地认识武术从技击到文化本源的演变过程,进而以古代武术变化之道为镜,明现代武术兴衰交替之理,并为未来武术的发展做出较为科学的方向引导.  相似文献   
5.
6.
民主课堂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璇 《当代教育科学》2003,(11):44-44,51
民主课堂建设的实质是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和建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强化学生的内化机制,激励求知的内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并引发深入的思考,也才能增强继续学习的动力和产生创新的能力。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对生物进化论课程的民主课堂建设进行了四年的探索实践。一、实践探索自1999年以来,我们对面向生物学专业学生就生物进化论专业课教学进行了连续四年的民主课堂建设的教学改革实践。在学生初次接触本门课程时,教师用较多的时间(约四学时,占总课时的10%左右),介绍本门课程的意义、主要内容、基本学习方法之后,即要着重向…  相似文献   
7.
学生德性何以生成,是道德教育领域争论颇多的问题,人们一直都在试图找寻学生德性生成的基础。学生德性的生成,从进化论的视角来看,有其生物学上的基础;从人性论的角度来看,有其伦理学上的基础;从移情与道德发展的视角来看,有其心理学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唐俊 《新闻界》2023,(1):47-56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主要从感知维度对媒介发展演进规律进行了论述,认为媒介进化是一种人性化趋势模型,是一个更多复制前技术时代传播环境的过程。但若仅从感知维度的路径,媒介技术发展到XR (扩展现实)阶段就几乎已到达终点。媒介进化还需结合权力维度进行考察,人类传播史经过了从自然传播平权、中心化媒介集权到网络社会数字赋权的漫长历程,权力的回归与感知的平衡共同统一于人性化趋势之中。当前,Web3.0媒介的“去中心化”价值观和平权结构设想为媒介进化注入了新的驱动力,也为媒介进化论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基本上都把智力和人格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的概念,随着智力观和人格观的发展,二者有逐步融合的倾向。本文拟以广义进化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建立在智力基础上的广义进化论的人格观点,并尝试对各种人格理论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和梳理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着流派,存在着或存在过什么样的流派。笔者认为,1949年前的20世纪前期民间文艺学史上,不仅存在着流派,而且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在理论、观念、方法上,形成多元格局。这些流派是: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社会一民族学派、延安学派和民俗学派。它们以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依存和发展的条件,分别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理论纲领和代表作。流派的存在和多元格局既促进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本土化发展,又显示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边缘性、跨学科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