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01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注重英才教育而忽视通才教育,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倍加呵护和重点培养,其他学生则不被其视为人才而受到漠视甚至被放弃。这种错误的人才观和做法否定了人才的普遍性,实质是埋没人才。结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职业多样化和人才通适化的实际,造成诸多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人才匮乏,影响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实现"通才"化教育的目标,是大学通识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笔者首先阐述了"通才化"的教育理念,然后以笔者的视角对这一理念指导通识英语教学特别是视听说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的方法,以期得到同行专家们的进一步探索与争鸣。  相似文献   
3.
廖家骅先生作为当代中国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为中国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称为“中国音乐教育学科的领路人”。基于对廖家骅学术成果的系统梳理,从其对音乐审美特性、音乐教育审美特性、音乐教育与审美心理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其音乐教育美育观;从其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职责、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等问题的关注概括其音乐教育通才观;从其对一线音乐教学、教育现状等现实问题与实践性问题的关注与评论提炼其音乐教育实践观,从而对他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全面阐释。对廖家骅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既是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总结与回顾,也是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孔子教育观中“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一以贯之”、“笃行”、“知人”、“长善救失”等都包含素质教育的因素。孔子教育思想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脱离乃至相对立,是导致学生人格分裂、素质残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之一。现实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借鉴世界各国实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成功经验,尽快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深层次、实质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一方面是方兴未艾的产业,是巨大的市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电脑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举步维艰;高职院校需要改革也都在改革,但是改革一但进入误区,贻误的就不仅仅是几个人.本文从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入手,通过梳理和剖析动画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规律,切入高职动画教育在教学改革上存在的误区,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动画教学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产业、适应市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就必须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郭宁 《家庭教育》2011,(12):28-29
没有一个父母不想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但事实是,良好的愿望并没有带来如己所愿的结果。常常是父母刚开口,就被孩子生硬地顶撞回去,受挫的家长无奈地感叹:“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顶撞父母的孩子也很委屈:“爸妈为何不懂我的心?”  相似文献   
8.
植树的联想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植树的任务就下来了。要植树,就得挖树坑。挖树坑,可有学问了。有的人怕吃苦,树坑的开口总是开得很小,镐头甩不开,刨不下去就用铁锹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即使挖下去了,垂直而下的铁锹也取不上土来,还挖不到规定的深度。有的人一开始就把口子开得适当大一些,镐头甩得开,铁锹取土不会滑掉,树坑要求越深,口子就要开得越大,这样深度和广度都有了,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栽的树存活率也高。  相似文献   
9.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在长期教育实践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提出关于培养适合国情的高等工学类人才的观点,力主以“通才教育”理论改革工程学科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他的教育主张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必要性 1.通才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是服务于经济社会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现代社会,"技术"一词已不只是指工艺和技能,也不只局限于物质性的生产技术,"技术"的内涵已经扩展到管理、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领域.技术内涵的扩展,又必然导致技术型人才内涵的扩展,此类人才的职能范围、工作边界在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