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道德需要是推动个人生道德行为的原动力,道德需要与人们的利益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道德需要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公民自觉自愿的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道德需要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内在动力。“道德需要”理论强调在道德活动中主体的需要,能力,评价居核心地位,从而突出了人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道德需要”理论同样强调道德建设中的实事求是原则,着眼于大多数群众的现实道德状况和道德需要,体现了道德建设向现实世界回归的趋势,“道德需要”理论着眼于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着眼于人的自面而自由发展,体现了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叙事德育有助于道德教育回归自由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即增进学生对道德、对人和生命的理解;叙事德育通过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而引导学生的道德需要,能够训练学生换位思考的道德思维品质;叙事德育通过形成积极的道德舆论而增强学校德育的效果,其过程中体现出的宽容、民主、平等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会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共生关系中,道德、公正是必不可少的约束条件。恰当处理道德需要和社会公正的关系,能够为道德需要和社会公正营造良好环境,更好地维护和发展道德需要和社会公正。实现道德需要和社会公正互利共生,要形成二者相互促进格局,优化社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孔争和 《培训与研究》2001,18(3):48-52,40
本文主要阐述道德需要的含义、动力、功能、层次性特征,弄清这些问题对道德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诸多问题: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德育功能认识片面。本文认为,对确定性知识的执迷,对学生主体性的“藐视”,重道德认识,轻道德需要与道德实践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文章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道德需要是道德学习、道德修养与道德行为的动机,是人的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激发道德需要既是德育凸现生命力的手段,又是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应适应其心理特点,以道德需要为起点,使其产生道德动机,强化其道德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是德育实效性不高,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其主要原因。关注学生道德需要,要把构建学生道德需要情境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把提升道德需要层次作为教育的主线,学生道德需要的自觉外化作为道德教育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道德需要文化的滋养,德育需要文化的烘托。文化对道德建构责无旁贷。广西钦州市充分发挥文化对道德的引领作用,从制度文化、时政文化、向善文化、友爱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人生,提高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正教书是育人的艺术,每一位教师,既是各科目教师,又是德育教师。在中学各科目中,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更有其思想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语文教学中,需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训练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把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什么是德育德育,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总称,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0.
学校工作以德育为首,成材先成人,是大多人都意识到的问题,学校作为教育和培养人的基地,一直在这条路上不停地探索和实践,回顾和反思多年来学校德育的历程,我们察觉和悟出当前学校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