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元代王恽的科学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四个方面讨论了王恽的科学活动:(1)王恽的科技工作与对某些自然现象的认识;(2)与李冶的关系;(3)与郭守敬的关系;(4)对农业的倡导与反对庸医  相似文献   
3.
蒙元统治者重视天文、水利、医药等实学,轻视儒学,中断科举八十年之久。元代知识分子“顺应天时”,专注于“实学”。北方地区以刘秉忠为首的“邢州术数家群”因“实学”成就非凡而备受器重,郭守敬可谓“实学”集大成者。在酌古宜今的利国利民思维、水利综合治理、亲身实践、重器物及轻说教等方面,郭守敬都有“实学”文化体现。随着元代中后期继续开科取士及明清科举盛行,实学日趋式微,郭守敬不被推崇。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背景下,社会上大力推崇科学技术,“实学”文化大行其道,郭守敬再次声名鹊起。长时段考察郭守敬“实学”的文化影响力,有助于认知中国近世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郭守敬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时刘秉忠、张文谦、张易、王恂同学于州西紫金山,荣使守敬从秉忠学。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日:“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授提举诸路河渠。四年,加授银符、副河渠使。至元二年,授都水少监。十二年,丞相伯颜南征,议立水站,命守敬行视河北、山东可通舟者,为图奏之。  相似文献   
5.
"以前留多少家庭作业老师说了算,现在我们自己说了算!以前一直希望每天能少留点作业,没想到竟然美梦成真了."邢台市郭守敬小学五年级学生小辉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作为学校家庭作业的监督员之一,负责监督老师提出家庭作业方案.老师留什么作业先要征求监督员们的意见,然后送到年级组评价,再由学校专门负责人把关,最后才在学校公示栏公布当天的作业.当然,如果监督员一致认为家庭作业总量过多,那么老师的这个作业方案就会被无情地"毙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郭守敬治水思想之缘起,系统梳理了郭守敬疏浚邢州河道、修复西夏水系和升级京杭运河等治水功绩;归纳了郭守敬躬行实践、因地制宜、自主创新的治水理念;总结出郭守敬具有跨越民族界限之超越性,重视实学之实用性的“经世致用”入世思想。“儒者”这一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指专攻儒学、儒术的学者和士大夫;广义则指受儒学教育并具有经世致用思想之实干者,郭守敬正属于后者。这不仅对儒者的定义有新的拓展,且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守敬是我国元代著名科学家,在水利方面,通过对隋唐大运河截弯取直的规划设计,初步奠定了元代迄今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和格局,此外,郭守敬还设计并亲自主持了通惠河的修建,使漕粮可以直运京城。  相似文献   
8.
登封四丈高表是元朝郭守敬创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它反映了元初天文观测领域的高超技艺。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史料,首先对登封四丈高表的构造进行介绍,同时回顾和探讨其历史和影响;之后对四丈高表测影进行分析,归纳出三个创新点,并在此基础上解释高表表高定为四丈的原因;最后将高表测影置于世界图景下进行比较研究,展示和总结中国古代圭表测影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樊钊 《百科知识》2013,(13):42-45
一八百春秋转瞬空,天街锣鼓傍垂虹。徐舒曲岸千株柳,漫引莲花什刹风。短褐扶车行里巷,牙旗喝道避王公。通衢磊落行今古,紫禁玲珑一望中。13世纪,元朝把金国时北京的原城址向东向北进行了大幅度移动,并更名为大都。设计和兴建大都的主要负责人是城建专家刘侃和他的学生——水利专家郭守敬。移址的主要目  相似文献   
10.
《北京档案》2012,(2):2
正高梁桥位于北京西直门外高梁河,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帝忽必烈为满足元大都用水和南粮北运之需,派都水监郭守敬引昌平白浮泉及西山玉泉诸水汇流至此,形成水道,流经护城河、积水潭,直至通惠河。数百年来,历经多次改造修葺,现存桥为清代所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