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酷吏"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登上历史舞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毁灭性的悲剧美,并不是个体的悲剧,而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悲剧,他们的悲剧又有别于西方作品中的悲剧人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冷发田 《成才之路》2011,(13):81-81
在从教当中,时常听到学生对老师的私下点评某某老师"真严格""负责任""学生都服服帖帖"的,同样是这位老师,有的学生却称之为"酷吏";某某老师"真有爱心""总是面带微笑""充满亲和力",也同样是这位老师,有的学生却称之为"菩萨心  相似文献   
3.
酷刑与酷吏的存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从历史发展角度,以酷刑的实施者——酷吏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的酷刑进行论述,并对酷刑与酷吏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分析,说明酷刑与酷吏在当时社会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酷吏,多半是廉吏,即老百姓所说的清官。司马迁酷吏传所列人物,张汤、杜周之流,治官治民严苛无比,杀人如麻,但就是一个小钱也不贪。张汤位列三公,属于帝国最大的高干,  相似文献   
5.
循吏与酷吏是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官吏,他们在武帝"外儒内法"的政策之下各尽其能.  相似文献   
6.
酷吏列传序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相似文献   
7.
《史记·酷吏列传》的叙事结构独具特色,它具体表现为:一、司马迁正确处理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使文章详略得当;二、《酷吏列传》的外形结构酷似一传,其中的纹理特征又包含有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  相似文献   
8.
周是汉武帝时代政治舞台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司马迁、班固为这样的政治人物立传,却各具匠心。《史记·酷吏列传·杜周传》与《汉书·杜周传》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一是形制有别,二传皆为纪传体,但形制稍有差别,司马迁将杜周与其他酷吏合为一传,而班固并没有把杜周列入《酷吏传》,却另为《杜周传》。二是取材有别,司马迁单取杜周事迹,连缀为传,而班固却附记杜周子嗣,资料丰赡。三是立意之别,司马迁主要着眼于个体之"士"与大历史观,认为杜周是依赖于汉代酷吏制度而存在的,班固则着眼于宗族发展和西汉历史,认为杜周是武帝时代极为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是杜陵杜氏家族的崛起者。  相似文献   
9.
酷吏政治的高压态势下,士人对酷吏政治本身进行了持续抵制,当然,抵制的形式则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而并不一致。但是,士人也因为深刻地意识到了当时的大势所趋和武则天的权威而对武周革命极尽谄谀之能事。士人对武周政权的支持是建立在武周作为特殊的政治过渡时期的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在当时的储位之争中,士人普遍主张舍武立李。  相似文献   
10.
西汉的酷吏,《史记》、《汉书》的《酷吏传》已有精彩描述,学术界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认识。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西汉的酷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西汉酷吏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他们多活动于京畿地区,尤其是京师所在的三辅地区。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论及。揭示西汉酷吏在京畿的活动,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西汉京畿制度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对西汉酷吏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