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饰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常常作为社会交往、民俗活动中,表达情感、礼俗的一种载体。客家银饰曾是客家人的婚、丧、寿、诞、年、时、节、庆中是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物,客家人创造了灿烂的银饰文化。赣南客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制作工艺独特精湛,折射出客家人特有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湘西苗族银饰以凤凰山江的种类最多、最具代表性,其工艺制作讲究色彩性、精巧性和自由拆装的铆接组合性。湘西苗族银饰具有优美含蓄、温婉阴柔之美。在艺术创意中,体现出深沉、恒定及超时空的审美认识以及追求银饰响铃碰撞的音色美学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位于贵州东南部,苗族人口占全州人口41%以上。这里的苗族银饰种类多,工艺高超,制作精细,造型高雅华丽,成品优美,主题鲜明。全州各地银饰各异。主题以苗族崇拜图腾的形象为主,如枫树、蝴蝶、牛马、龙凤、江河、花鸟等。苗族银饰有鲜明的生产生活区域性,并与各自服饰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凯里、台江县市以翁项、地午、凯棠、革一、台盘为代表的银饰;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得到发展,通过国家财税制度的改革,以及海外贸易的出超,中国的白银储量大大增加。随着明清政府及民间对木材需求的增加,林木丰茂、水运便利的清水江流域得到了开发,木商贸易在这一地区逐渐兴盛起来。而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则通过木材贸易积累了大量白银,并将白银加工成各种精美的银饰品,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苗族银饰文化。  相似文献   
5.
形式美在艺术作品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与服饰,充分体现了变化与统一、对比和协调、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的一些具体法则,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湘西地区的苗族人民由于地望的特征,荆楚文化的遗风以及东方审美意识的共同熏陶与影响才创造出了具有神秘、古朴而多样的银饰形式,所以它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蹴的,而是中华大地上一支独特的艺术奇葩,是华夏文明与荆楚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苗族人们生存环境与世态民情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吴家福 《大众科技》2013,(12):106-107
CAD/CAM技术在苗族银饰中的应用要继承文化、艺术风格和典型加工工艺上的传统,保证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不会让苗族银饰这一人类物质文化变味。要充分利用CAD/CAM强大的三维设计功能,快速设计出美观漂亮的新图案,利用软件CAM功能和数控加工设备快速高效地加工出银饰模具,提高整个苗族银饰产业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彭汉东 《湖北档案》2007,(11):38-38
首义功臣熊秉坤之子熊辉先生家中,保存着1913年1月大总统袁世凯授予陆军少将熊秉坤的勋五位章。这枚勋章为银质、金银饰。圆形。中央圆版,饰一束嘉禾及红色珐琅上嵌珠,辅以四轮,饰黄蓝白黑色珐琅,金饰轮边,上下二方黄、黑轮上各嵌珠一枚。二珠表示勋五位级别.以上红黄蓝白黑五色喻中华民国共和五色国旗。四轮下铸有饰绿色珐琅的八片牡丹花叶纹。银饰叶茎。勋章置放在一木制黑漆匣盒,正面篆书“勋五位章”烫金字样。勋章及木匣盒设计构思新颖、制作精美。  相似文献   
9.
黔南州苗族文化由于地域环境及与其他民族杂居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形成强烈的符号认同意识、对族称的深刻记忆和对古老文化习俗传承守护等文化特性.黔南州苗族在银饰创作中多受此特定文化的影响,在宁静、柔和的银饰造型及符号美学特征中形成具有族群意识的审美哲学.  相似文献   
10.
陈启鹃 《科教文汇》2014,(25):94-95
黔东南苗族民间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形式,如何巧妙地引用这些优秀的民间手工艺进课堂是笔者这些年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本文从苗族传统手工艺银饰结合现代手工制作方法引入民族地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堂,试图开发一系列趣味手工教学资源,希望能通过此课堂让学生了解本苗族工艺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手工的兴趣,进而培养其动手能力,开拓思维,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