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的证劵投资专业教学和见习腏酱嬖谙嗟辈蛔悖?案例教学能起到弥补作用,有其重要性和优越性;案例教学可分为几种具体类型;做好案例教学应当注意一些问题;案例教学是理当引起重视的教改方向。  相似文献   
2.
江怠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强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科技优势目趋显著的当今。如何处理高科技带来的虚拟、摸象的直观与实践操作的关系。是教育技术领域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幼儿稚语中引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对人的认识产生的影响的探讨。有助于指导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有两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所谓直接经验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学习、感悟,所谓间接经验就是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当一个人通过书本来学习的时候,可以说那些知识的描述都是主观的,都加入了他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一、有关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意指像一个一个的跑马道。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所有教学科目的总和。狭义课程指具体某一门功课。如:语文、数学、计算机、英语等。当前,课程一词的解说意义更加丰富,从育人目标的角度来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5.
《顽皮娃娃》2009,(2):I0010-I0010
学龄前的儿童,大部分还不识字(或识字不多),我们称这个年龄段为“视觉年龄段”。图和声音是“视觉年龄段”获得间接经验最好的途径,图画和声音比文字更能带给婴幼儿听力和视觉的感知认识。所以,我们也称婴幼儿的这一时期为读图时期。  相似文献   
6.
黎思丹 《小学生》2011,(3):16-16
1认清原有学习方式的弊利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一是靠书本,二是靠实践。书本知识是人类的间接经验,实践可以获取直接经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了“应试”,学习的方式就是以书本为主,一提起“学习”,就是“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  相似文献   
7.
赵蕾 《现代教学》2010,(7):110-110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借助于教师的帮助和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只有亲身体验学习内容,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材料能切实帮助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那么就能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运用,更能加深他们对间接经验的认同感。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是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立足课堂、巧用网络、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9.
曹戈 《科学课》2008,(8):6-7
地震、火山、珍稀动植物、太阳、月球、太阳系等研究内容都是平时同学们不易见到的一些自然事物,往往要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对这些事物的了解。在学生课前收集信息以后,怎样恰当地组织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交流?我利用网络教学,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学生自身的能动的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机制,而不同的活动具有不同的价值,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单单依靠某一两种形式的活动来完成。在人的素质的形成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之间的沟通与转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