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因了兴趣的转移,其爱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由对古代男性作家作品的喜爱,转而对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的青睐。近年来,我先后拜读了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辉群的《女性与学》、谢无量的《中国妇女学史》以及谭正璧的《中国女性学史话》等有关书籍。之后深有感触。如若把男性作品比作大山,那么女性作品就像流水;如若把男性作品比作梅树,那么女性作品就是美人蕉。一有阳刚之气,一有阴柔之美。二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使得整个学园地丰富多彩,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2.
3.
阴阳刚柔之美的创作风格,在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有不少体现,如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提到的"纤秾""典雅"就接近阴柔之美,而"雄浑、劲健、豪放"又和阳刚之美趋近.  相似文献   
4.
短短一周内,我先后参加了北京华夏女中《校 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和专为英国伊顿 公学校长来京组织的中英校长论坛。两所学校的教 育对象都是13岁到18岁的中学生,所不同的是前 者为女生,后者为男生。从学生在校生活的短片中所 反映出的充实幸福的校园生活,以及因性别不同而 设置的特殊课程和活动在培养男生阳刚之气和女生 阴柔之美上所产生的效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阴柔之美审美理想的哲学的、社会的和审美主体本身的三大根源;并用客观研究与个案分析的方法观察阴柔美一类艺术的物质的真正根源:审美主体在此现实世界中的扭曲及其对现实社会秩序、社会利益的参与、分割,作者指出,以往人们极少言及于此,这不能不是中国艺术精神研究上的一个盲点或误区。同时,本文阐述了阴柔之美艺术精神的美学意义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6.
吴颖的《红楼梦》研究是国内该领域颇有成就、有独特研究视角的一家,其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追求人性解放的视角论述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意义,从人性解放觉醒精神的对立面分析薛宝钗、花袭人形象的性格内涵;从宏观的视角论述《红楼梦》的人的主体意识、人道主义精神和启蒙主义精神,论述《红楼梦》的美学风格和人生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7.
一节好课不仅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把音乐的审美风格划分为两类,一种粗犷、尚武、振奋人心,具有男性阳刚之气;另一种轻婉、甜蜜、具有女性阴柔之美。目前的小  相似文献   
8.
美学理论认为,优美是一种阴柔之美,它和谐、含蓄、细腻;壮美则表现阳刚之气,它豪放、直率、雄壮。诗歌将二种美集中体现在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特定的历史事件之中。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3,(4):53
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有诸多美称,如,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桂魄等。在外国,古时候的人们喜欢月亮的阴柔之美,因而多用女神的名字作为它的别名。古叙利亚人称月亮为"阿斯泰罗"(叙利亚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古罗马人称月亮为"黛安娜"(罗马神话中的狩猎女神  相似文献   
10.
孙勤书 《快乐阅读》2011,(7):124-125
历来,自然物就是作者寄托感情、表达思想的物质基础。长河激浪、荒原沼泽、草原戈壁、大洋海岛,这些自然物常用来表达作者粗犷豪放的心境,表现为一种阳刚之气;而诸如小桥流水、花前柳丛、月下雾中、小雨轻风却用来表达作者细腻、多情的心境,表现为一种阴柔之美。宋代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繁荣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