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过阳历新年,我们叫“跨年”;过农历新年,我们叫“守岁”,一跨,一守,颇有味道。“跨”字跃动、英武,步子大,速度快,有一种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木只极向上溯飒风姿。“守”呢,阴柔一点,多情—点,是留恋,是不舍,是惜别的依依和守望的神圣,是对一年时光的深情凝望。  相似文献   
2.
人称”闺秀派”作家的苏雪林 ,其实在她的作品中不仅有婉约的细腻也有阳刚的恢弘 ,即使在其早期的作品中已初见端倪。《栈桥灯影》是苏雪林的一篇散文 ,这两种风格和谐地统一在作品中 ,取得了较好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村 《出版参考》2005,(2):41-41
在上海的街上很容易看见女人。我的意思是说,上海的女性乐于让人看见。为写这篇文章,我站在街头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三人行,必有一女。她们兴高采烈地上街,最大的可能是去商店,尤其可能去服装店或皮鞋店。与天下所有的女人一样,对服装的浏览和采购是她们始终怀有莫大热情的一件事。当然,假如脸上的神情不那么兴奋的话,也可能是去上班。她们必须上班,工作被她们自觉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一代女性新诗的作者诞生于"五四"启蒙时期,此时的女性自我一般都深受传统文化熏染,同时也接受新思想文化影响,开始与男性共同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初涉于世的稚嫩、现实的复杂、以及对于白话语言的生疏,对其诗歌创作水平产生了较大限制,使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书写显示出较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科技英语文体重在传递和交流信息,要求准确无误,久而久之形成了科技文体文采不足的误解。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翻译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以准确再现原文信息,为达目的,许多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地采用原文结构,甚至一味追求字对字的翻译,置译文可读性和美感度于不顾。而事实上,科技英语用词简洁,语法结构严密,逻辑性很强,无时无刻不彰显着一种阳刚之美(mas-culinity)。相比之下,汉语重意合,句式结构松散疏放,呈现出一种“阴柔”之美(femininity)。本文将探讨如何实现科技英语汉译中从阳刚美到阴柔美的转换,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增加科技英语汉译的美感度。  相似文献   
6.
桐城派散文大师姚鼐,将文学风格高度概括为阳刚、阴柔两大基本范畴,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阳刚阴柔的文学风格论.学界对这一理论的相关论述很多,但鲜见对姚鼐为何以“阳刚阴柔”来概括文学风格这一问题的论述,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韩剧以女性视角为主并不是它的缺点,反而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表现。虽然中国社会推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很多年,虽然强国战略在鼓励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我们的文化审美中过分追求“阳刚美”却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对“阴柔美”则缺乏充分的审美肯定。中国社会对“阴柔美”的鄙视与漠视正是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的显现。所以,对韩剧的批评,关键不在韩剧本身,而在于需要放平我们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差异与互相补充进行分析,从天道与人道之互补、入世与出世之互补、阳刚与阴柔之互补、对生命价值不同看法之互补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儒道互补对中国武术人文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汉末以降,男性以阳刚为美的审美观逐渐出现一定的弱化,在糅合了原本为女性所特有的阴柔美等因素后,形成了以具有女子外貌特征的男子为美的审美观,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愈演愈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前人所论证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玄学的兴起"、"楚骚女神崇拜心理"、"庄子神人理想的追求"等方面固然有之,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个人无法接受现实,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同时又背负着改变现实的责任,最终在责任感和无力感的矛盾夹磨下所表现出的心理变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男性审美变化,正是一种由需要担负社会责任的男子身份向其对立面——即不必担负责任的女子层面变异的结果,以此达到逃避现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卫慧作为一位9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生代作家,一个都市新人类欲望的代言人,在她的小说中充斥着性爱、欲望,而在性爱、欲望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现代人精神上的孤独感、焦虑感。可以说,正是这种透过欲望所传达出的焦虑、无望的精神状态使卫慧的作品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以之引起了身处现代都市的现代人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