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阿尔都塞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从阶级斗争视角来审视和研究艺术问题。在应用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性质和意义时,必然碰到这样一个问题:除了美学抵抗以外,东西方的批评理论有没有共同性?对不同批评理论共同性的探索是否会动摇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基础?首先,应该把阿尔都塞的理论与阿尔都塞学派的简单化倾向区分开来;其次,从阿尔都塞理论本身来看,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的结构原则忽视了艺术作品与艺术生产方式之间的历史关系,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对立关系之间的中间性存在,较容易导致简单化的推论。阿尔都塞本人在他的论文中已经注意到这个理论缺陷,提出应开展对个别意识形态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有可能建立一种更为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尔都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对"意识形态"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将"意识形态如何保障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作为重新建构意识形态理论的关键,认为意识形态的运作保证了生产条件的再生产,进而对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理论基础和功能选择进行了系统论述,独创性地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一概念,认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将个体传唤为主体的载体,意识形态的运作表现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运作。通过从"意识形态一般"到"主体传唤"、再到"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过程作用于整个社会,从而实现生产条件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先后从两条逻辑进路界定了人的两种不同本质:应然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和实然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本质在《资本论》时期达到统一。应然本质和实然本质分别集中体现了价值的马克思和科学的马克思,二者的统一证明了“两个马克思”的一致性。因此,所谓“两个马克思”的断裂不过是一种认识佯谬而已。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史中,"问题意识"有一种专门的含义。这个含义是由法国的阿尔都塞赋予的。阿尔都塞在谈及"问题"时没有使用question,而使用problme,前者具有意识形态色彩,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研究路径。阿尔都塞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史的"问题意识",把对马克思思想的"总问题"以及"总问题"提出方式作为研究重点,从而寻觅一种重新回到马克思的研究模式。西马文论史的不同阶段是由不同"总问题"的问题意识形成的。他的探索从总体上看是成功的,他的研究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长达30多年之久,至今依然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思想资源。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问题意识,不能不重读阿尔都塞。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谱系中,阿尔都塞一直是伟大与争议并存的人物。阿尔都塞一生致力于政治斗争中进行理论实践,在其理论中,有关国家的思想是其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界公认《论再生产》集中体现了阿尔都塞的国家思想。文章以国内外对《论再生产》(以及《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的研究为基点,透视学界对阿尔都塞国家思想的研究进展,尝试修正并完善对阿尔都塞国家思想的固有认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方法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中的"多元决定"辩证法思想,正是阿尔都塞在反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比较分析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互内容关系,反对简单的、单一的黑格尔哲学,肯定支持多层次的、多结构的、统一整体多个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科学的辩证法思想。这种"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的矛盾观、实践观以及社会历史观,以"多元决定"反映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多元决定"辩证法维护了社会科学理论的严谨性、合理性,防止了后马克思主义者将历史简单化的局面,为克服理论的主观性与片面性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路易·阿尔都塞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福柯是20世纪法国极富传奇色彩与反叛性的思想家,生活于同一世纪的二人相识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而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人的理论道路虽然大相径庭,但二人思想之间仍然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阿尔都塞和福柯思想之间有着较多的相通之处。论文试图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分析与福柯的权力分析等方面阐述阿尔都塞与福柯思想之间的联系。阿尔都塞作为福柯的老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思想上都对福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阿尔都塞对于意识形态、主体、难题性(总问题)的研究,还是福柯对于权力、主体、知识型的研究,都可以看到二人之间的确存有许多值得重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论鲁迅     
译者说明 1976—1977年,法国汉学家、阿尔都塞的朋友米歇尔·卢瓦~1翻译编辑了一部“鲁迅杂文选”:《论战和讽刺》(Luxun,Pamphlets et Libelles),收入阿尔都塞主持的“理论”丛书“政治书写”系列(该系列总共只出版了这一本著作),于1977年由马斯佩罗(Maspero)出版社出版。“文选”第一篇文章是1925年的《春末闲谈》,最后一篇是1936年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收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批判主义的方向上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但阿尔都塞却是一个例外。他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人”驱逐出去。可是他在谈论恩格斯时,却又指责恩格斯有科学倾向,批评他在阐释历史唯物主义时,处处向自然科学求援。然而,这种以误读为前提的批评却反过来证明了不是恩格斯,而是阿尔都塞本人才是现代实证主义的信徒。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岁末,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的重要著作《读资本论》的中译本经修改和征订后再版。书中阿尔都塞运用症候阅读法这一迥异于传统阅读的方法,对马克思《资本论》的总问题和对象,作了一次哲学上的巡礼,他开创性地运用结构主义哲学的思想方式重新诠释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而将马克思论述中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统治的问题更加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么什么是资本统治,在当代中国的特定语境下,我们又应怎样理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