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荣格的人格原型理论对乔安娜悲剧心理层面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锁春记》中美丽绝伦,才华横溢的知识女性庄芷言被称罹患“微笑抑郁症”而走向自杀悲剧。用阿尼姆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结合存在主义、尼采的精神三变理论可以进一步挖掘其死亡的原因及死亡悲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激情》是艾丽丝·门罗创作的短篇小说.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用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来观照解读格雷斯、尼尔和莫里的行为轨迹,通过分析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征和情感经历,再次印证了荣格关于分析心理学以及文学人类学的种种论断.也就是说,人都是具有双性特质的,兼具男女两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荣格关于"阿尼玛"、"阿尼姆斯"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分析了玛格丽特·米歇尔<飘>中的几组人物形象,认为他们的形象是"阿尼玛"、"阿尼姆斯"付诸行动的结果,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心理原型的投射,同时也源于玛格丽特·米歇尔自身的"阿尼姆斯"气质.  相似文献   
5.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被誉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他在作品中塑造过许多女性形象,她们要么是受到褒扬的贤妻良母,要么就是遭到贬抑的祸水红颜,评论界普遍认为辛格的创作昭显鲜明的男性立场.然而,其短篇小说代表作<女扮男装求学记>中的燕特尔却迥异于辛格模式化的女性形象.通过运用荣格的"阿尼姆斯"原型理论解读燕特尔,探究她的种种怪诞行为,可以发现其异特的思想和行为根源于"阿尼姆斯"原型统摄的心理环境,她最终选择放弃,悄然遁离拜切夫镇.正是自我意识在"阿尼姆斯"原型投射下与犹太传统社会意识冲突碰撞的必然宿命.从心理学角度考察燕特尔的精神世界.洞悉其最自由的心灵体验,拓展了辛格小说人物研究的视角和维度.  相似文献   
6.
人的生理、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具有两性趋向,但在作为男或女的成长过程中,与自己不同的性在无意识之中被埋没了。每个人与自己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成分合作,这是人格完满的必由之路,两性间的和谐依赖于个人内部的和谐,双性魅力不仅是时尚的表象,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观的取向。  相似文献   
7.
借助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里的两个重要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阐释人格双性化现象,并提出影响因素和对策。指出家庭与学校都应让每个个体自由地实现真实的自我,爱护天性,培养儿童的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8.
从"领"的本义和音义出发,通过其声符"令",探究政治领导的本质属性(原型)."令"有连接的语义,是天与人的连接,而"领"的本义(脖子)也有连接头(天命)与身体(大众)之功."领"的连接在深度心理学中表现为意识与无意识的连接,而这正是阿尼玛(女神)和阿尼姆斯(男神)原型所在,体现为母权统治("脖")和父权统治("项")."领"、"令"的连接意象进而表现为领导的主体性--"我",从此出发,引入马丁·布伯的"我-你"和"我-他"关系,探究"你"、"他"的语源与"脖"、"项"的对应,建立领导原型的"人称"三重结构.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几位具有典型性的男性词人身上存在的“男子而作闺音”现象实际上是阿尼玛原型在起作用。这些男性作家除了自我意识形成的人格面具,异性意象即阿尼玛意象深埋在心灵中,阿尼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且会时时显现于他们的意识和行为中。这为我们认识和评价宋代作家创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小说<荆棘鸟>讲述克里利一家三代人的传奇故事,浓缩了女性追求爱情,抗争命运的艰辛过程,塑造了让人回味无穷的聪明、勇敢、不同寻常的女性形象.本文利用荣格原型理论中的"原型"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探讨,阐述"阿尼姆斯"原型在玛丽·卡森身上的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