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平原老师在为文、为学、为师诸方面均很出色:著文,极具才情,且"文不奄质";治学,呈大家气象--在学界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且根底深厚,长袖善舒;做教授,以博学和有真性情而深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相似文献   
2.
2015年1月13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北大教授陈平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辈子的道路,很可能决定于语文》的文章,在文中他表述了很多的观点,现摘录五条与大家分享。一、阅读与写作课:国外高校是抹不掉的必修课,我们还在由大学"自作主张"。二、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三、我特别担心慕课风行的结果,使得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偷懒或丧失信心,自觉地降格为某名校名师的助教。别的课我不懂,但深知语文课不能对  相似文献   
3.
陈平原对于学界的贡献可能具有多个方面。作为学者,陈平原的价值主要并不体现在学术史、大学史等研究领域。能够进入学术史书写的应是他对于中国小说、散文的若干研究成果,并且在相关的研究中所构建的“非意识形态化”的文学研究模式——回到文学本身,对其中具有史意的、诗性的存在,作实证式的客观化的归纳论析,还原并凸现文学史存在中的某种本真。学者陈平原的独特大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于仲达 《高中生》2011,(30):58-59
陈平原:一九饿七年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现为北大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出版有《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等著作。在北大,操一口潮汕普通话的陈平原,能把1927年说成"一九饿七年",却挡不住学生蹭课的热情。跨校的、跨专业的、跨学科的学生,常常坐满一屋子,小教室要换到大教室。正点来的,很可能只有莳  相似文献   
5.
据《新京报》报道,在今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致辞中,著名作家王安忆对复旦的同学提出三个嘱咐,希望他们"不要尽想着有用"、"不要过于追求效率"、"不要急于加入竞争"。这篇致辞以《教育的意义》为题在《东方早报》刊载,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掀起了一场关于教育的目标与意义、大学生的价值与追求等议题的讨论。与之同时,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的新书《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也在近日面  相似文献   
6.
7.
读书的关键,并非在于你能说出多少种意义,而在于你以怎样的姿态去读,你投入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依我之见,读书得有“见”,亦即每个人要通过读书,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一个人的知识和见闻,有些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极其有限,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沟通古今,将古人和今人留下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不断有朋友问我,北京大学出版社刊行"陈平原著作系列",勒口上明明标着十本,为何第一种《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不见踪影?这不是出版社的问题,是我自己有心理障碍,总在出与不出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9.
陈平原老师在为文、为学、为师诸方面均很出色:著文,极具才情,且“文不奄质”;治学,呈大家气象——在学界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且根底深厚,长袖善舒;做教授,以博学和有真性情而深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相似文献   
10.
陈平原的近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运用“于文本中见历史、于细节处显精神”的研究策略,抓住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几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小题大做”,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片断和个案钩稽并重建历史。在行文和结构上,也体现出作者对“有情怀的专业研究”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