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说明】一、把消除语言障碍和鉴赏整合起来。消除语言障碍通过学生质疑来实现;在消除语言障碍过程中适当嵌入鉴赏,它通过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来实现。例如,"泪痕莫滴牛衣透"中"牛衣"的意思,按照注释,寓意贫穷。但是这里化用"牛衣对泣"的典故,和下文"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相关联,隐含着夫妻相互支撑,亲人共渡难关的信息。这需要师生一起,共同鉴赏探究。二、一般说来,诗歌鉴赏课如果更多放开  相似文献   
2.
陈维崧系清代初期重要词人,他在清初产生了重大影响。乾嘉以后,常州派对迦陵的接受呈现较复杂的局面。从尊体和词史观两方面,可以看出陈维崧对张惠言和周济的影响,而谭献和陈廷焯则从“沉郁”的角度对迦陵的创作进行了评判,迦陵的词史地位由此获得认可。  相似文献   
3.
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爱美人尽皆知。教读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时,总是惊羡于词中女主人公的娇慵之美,妩媚、多情之美,喻之于心,有不吐不快之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历来不乏研究者,对作品主题的认识也因所处时代、文化背景、思维角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感士不遇"说(如张惠言《词选序》、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闺怨"说(如刘熙  相似文献   
4.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以"沉郁说"论词.他在当时词论已倡导"寄托、比兴、性情、风骚"等理论的基础上将所主张的"厚"与"哀怨"融于其中,并用沉郁将之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的词学理论体系--"沉郁说".  相似文献   
5.
曹老师的这份教学设计有不少亮点:1.结构合理,过程流畅。课堂结构安排有序。首先是师生互动理解大意。以学生质疑为主,辅之以老师补充典故。第二环节是在学生谈阅读体会中生成两个主问题。围绕着两个主问题进一步探究本词的内涵及相关情感,梳理小结。第三环节是总结,点出本词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挚情。整个课堂循序渐进,流畅自  相似文献   
6.
《白雨斋词话》在以“沉郁”为核心的词论体系中,还存在着一种注重“才、力、气”因素的倾向。这种因素的加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陈廷焯的“沉郁”词说克服了艺术审美趣味偏于狭隘的弊端,而且也为这一词论体系带来了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之本原,但仍有去取未当者。另外陈氏对其他历代声名卓著之选本皆有品评。虽然存在对词选类型辨析不精等问题,但其论述大抵精当,颇有示人学词门径之功效。  相似文献   
8.
北宋名家贺铸的词,历代褒贬不一,备受争议.其中陈廷焯、王国维两人的评价相差最为悬殊,陈廷焯赞之过高,王国维则贬之过深.陈廷焯提倡"沉郁",而贺铸词极具沉郁之风且变化多端,所以受到陈的推崇;王国维讲究词的境界,反对用典、因袭前人,贺铸词用典过多,因此受到王的排斥.由此可见,陈、王二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有各自的理论依据.然而,由于二人对贺铸词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以及受评判标准的局限,使他们的观点暴露出明显的不足.陈、王二人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去分析贺铸词.  相似文献   
9.
从《云韶集》和《词则》看陈廷焯词学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韶集》和《词则》分别是陈廷焯前后期编撰的词选,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在编撰上各具特色。其实,二者并非截然分开,《云韶集》不完全(?)于浙派,为后期的转变打下了基础,而《词则》也对常州词派也进行了改造。从中可以看出陈廷焯词学思想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晚清词人陈廷焯在其《白雨斋词话》中提出了"沉郁顿挫"说,首次系统阐述了常州词派的观点,主张词需关注社会生活,讲求温柔敦厚传统,这是词学理论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