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4825篇
科学研究   97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86篇
综合类   269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110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646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意义] 通过构建二模复杂网络模型,揭示隐藏在海量文献中的隐性知识。[方法/过程] 通过NetworkX复杂网络工具包,依据任意两个节点的共现关系构建二模复杂网络模型;对网络模型中节点的共现关系进行加权,计算网络的拓扑信息并进行AP聚类,提取节点间的直接关系;采用AUC方法对AA、JC、加权改进的wAA和wJC等4种链路预测算法进行评价,遴选出最合适的预测算法,并对复杂网络的隐性关系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结论] 以潜在药物靶点挖掘为例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wAA链路预测算法为最优的链路预测算法;二模复杂网络模型、指标和方法体系在美国化学文摘社数据库中的药物靶点挖掘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下一步计划在其他数据库中或其他研究领域中进行尝试,以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通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职能的隐性因素和显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环境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大有用武之地,且日趋强化。本文分析了影响教育职能的隐性因素和显性因素,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书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单一使用和发挥一种体育课程类型的功能,不重视其它体育课程类型的价值,多元的体育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体育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正确理解各种课程类型的功能、价值,合理处理各种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4.
从新创与改版看严肃大报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中国报业掀起创刊新报与老报改版的高潮:一些经济类的周报迅速崛起,如《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等,一些时政类新闻周刊也脱颖而出,如《中国新闻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等。影响力颇大的“老牌”报纸《南方周末》也开始强化时政新闻报道。与此同时,我国各级党委机关报也进行着声势浩大的改版。  相似文献   
5.
慎用隐性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力竭运动对不同运动训练人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和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代谢的影响,用Bruce跑台分别对少年对照组和2组(力量型和耐力型)少年运动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均可略提高血浆ET和极显著提高血清NO的基础值,降低ET/NO值,而且与受试者的机能状况有关.这种改变对增加心肌收缩性,加强心肌泵功能,调节冠状血管张力,改善心肌供血有着重要意义;而力竭运动引起血浆ET极显著升高和血清NO极显著降低,导致ET/NO值极显著升高,这可能是引起运动时血压的升高的生理或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体育学科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隐性因素及其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体育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隐性因素的作用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隐性因素的概念、分类、理论依据及其作用等问题,并从实践的角度证实了隐性因素的存在及其发挥作用的双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有效的职业手段,成为当前新闻界热门话题之一。隐性采访的可行与不可行,各方人士各执一词。笔者就大家的讨论加以整理归纳,并得出一些粗浅的看法。隐性采访的特殊作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1996年新华出版社)将隐性采访定义为:“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如今被新闻界评价为:“已经成为焦点类节目的有力武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隐性采访是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形式。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是相辅  相似文献   
9.
隐性课程(hidden cuniculum)(或译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由杰克逊(Jackson,P.W.)在1968年《班级生活》(或译《课堂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最早提出。由于它加深了人们对课程的理解而成为当代课程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10.
学校制度文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制度文化在育人功能方面是一个人们熟识却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学校制度文化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 ,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 ,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应借鉴隐性课程实现的机制为学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