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家:著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谍战题材小说,多部作品被拍成电视、电影,在民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2008年麦家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在文学界享有很高声誉。他说,辛酸的童年在后来的岁月里变成一种馈赠,让他的成功,看起来像是一场完美的"复仇"。  相似文献   
2.
朱新颜 《考试周刊》2007,(43):70-71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塞林格的经典著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表面上是美国化作品,却隐含着犹太性特征,充分体现在主人翁霍尔顿的身上。霍尔顿纵然我行我素,却由于恪守犹太传统而陷入了格托的精神状态。霍尔顿的身心体验是对犹太文学母题如边缘人、流浪汉、父与子、牺牲与拯救等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海边的卡夫卡>男主人公形象进行对照分析,这两部题材类似的小说在不同时代都能引发阅读热潮不是偶然现象,通过男主人公形象的对照分析,我们能看出它是特定阶段的青少年在人生旅途中所面临的独特的的生存困境在文学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霍尔顿与"鬈毛"是两个生活在不同国度与时代、有着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物,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他们着装奇特,满口粗话,行为怪异,离家出走,他们在经历了矛盾和反抗后最终都回归到社会.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社会转型中个人理想与无奈的现实、个性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门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名桀骜不驯的少年,几乎每一个从他那个年龄走过来的成年读者,都能在他的身上或深或浅地看到自己的影子,即使国籍不同,肤色有别。他就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笔下的那名“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  相似文献   
6.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当代文学家塞林格的经典之作,对美国社会和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小说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主人公独特的个性、经历和思想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而且还在于其别具一格的“霍尔顿式”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萨内蒂守望     
在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对她的妹妹菲比说道:我只是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而在梅亚察,同样有一个守望者,用他的淡泊、忠诚和坚持,不管风吹雨打,世事变迁,依然守望着那一份执著,他就是萨内蒂。十三载,只有香如故蓝黑色的旗帜就像我的血液,哪  相似文献   
8.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通过塑造霍尔顿这一反英雄但甚似英雄的文学形象,解构了启蒙时代以来崇尚人本、崇尚物质和理性的宏大叙述,表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拯救现代文明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9.
刘宇 《林区教学》2008,(8):32-33
渡边是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是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他们虽出现在不同的国家和时代,但在他们身上却有着相似的特质,即面对现实世界有着相似的困惑与迷茫,并用一种叛逆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现实的不满。笔者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青春成长期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并揭示处于成长困惑期的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陈杰 《文教资料》2014,(20):15-17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被美国文学界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之一。该小说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的极度孤独。本文着重探讨作品的孤独主题,挖掘孤独的根源及摆脱孤独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