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支原体的流行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用1050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沙眼衣原体采用抗原快速检测法,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者356例(33.9%),uu感染246例(23.4%),显著高于Mh感染30例(2.8%)和uu Mh混合感染80例(7.6%),P<0.005。在356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合并CT感染者45例(12.6%),在测定10种抗生素中,对支原体敏感度较高的3种抗生素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其敏感度分别为80.3%,70.2%,60.7%,而支原体耐药率较高的3种抗生素依次为氧氟沙星,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0.2%、55%、43%,作者对上述病例不同性别,年龄的支原体感染,合并感染有对药敏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同时观察强力霉素治疗单独由Ct感染引起的NGU的疗效。方法:Ct采用抗原快速检测法,Uu与Mh的检查采用培养法;给Ct引起的NGU患者口服强力霉素200mg2次/日共14天进行治疗。结果:lll4例被检者,Ct抗原阳性者238例(21.36%),Uu培养阳性者368例(33.03%),Mh培养阳性者109例(9.78%),其中有130例(11.67%)为混合感染;强力霉素治疗Ct引起的NGU有效率达97.25%。结论:对拟诊为NGU患者应作多种病原体的检测,阳性者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是防治NGU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文化》2005,(8):56-56
他于2003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新世纪高科技创新发明之星大奖”;他成功研制出的纯中药“强力速康丸”“大力祛毒丸”系列,结束了湿疣、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中药无法快速根治的历史,为无数性病、妇科疑难病患者解除了“难言之隐”;他的成功事迹在全世界广为传播,美国权威报刊《纽约时报》专题报道“站在世界医学殿堂最高领奖台上的中国学者”,它就是医学博士  相似文献   
4.
2000年元月~10月应用诺邦(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包括宫颈炎、简称NGU),并与克拉仙(意大利雅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临床对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感染状况,弄清本地区该病原体类别。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临床疑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378例检测了衣原本和支原体。结果: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47.1%(178例/378例),解脲支原体阳性率26.2%(99例/378例),两者合并感染阳性率3.2%(12例/378例),不同民族,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阳性患者多集中在21-30岁和31-40岁两年龄段,特别是31-40岁年龄段是发病的高峰段,分别占60.68%和53.54%(P<0.001)。结论:提示对妇科和男性科中有洁性交史的患者,在做淋球菌检查的同时应做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查,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治疗非淋菌尿道炎的理想药物。方法观察环酯红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并与阿奇霉素进行比较。结果环酯红霉素组的有效率为84.0%,阿奇霉素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环酯红霉素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药。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病因病机、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多方面介绍了近几年来中医药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研究的进展,指出今后中医药在NGU的实验与临床研究领域应该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由于感染人数众多及治疗的不规范,使国内不断出现多重耐药性的支原体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悼。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情况以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对我科性病门诊拟诊为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3692例的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进行了UU与MH培养与药物敏感性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