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从“焚烧旧我”、“语言和形式的定位”、“自我的出现”三个方面,评述了韩作荣在诗作中的探索和成就.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两极     
人生的两极——幼儿和老人有极其相近之处:脚步都蹒跚不稳,都没有或仅有几颗牙齿,且刚出生的婴儿也是一脸褶皱,毛发稀疏。他们都很脆弱.需要扶持,喜欢发出口齿不清的喃喃自语;甚至孩子和老人情感都易外露,为芝麻绿豆大的事执著得令人发笑。  相似文献   
3.
<正>诗人、散文家、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韩作荣先生2013年11月12日晨病逝。他1947年生于黑龙江海伦,当过工人、工程兵、师政治部干事,曾任《诗刊》编辑、《人民文学》主编。著述丰厚,诗作与诗论影响深远。有诗集《北方抒情诗》、《静静的白桦林》、《爱的花环》、《雪季·梦与情歌》、《裸体》、《玻璃花瓶》、《瞬间的野菊》、《六角的雪花》、《少女和紫丁香》,诗论集《感觉·智慧与诗》,随笔集《圆的诱惑》,报告文学集《隐秘  相似文献   
4.
当代著名诗人韩作荣在1986年之后的创作道路,曾相继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在告别以往创作基础上发生的语言蜕变,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进入无言的状态与生命的逍遥.而作为一种过渡状态,韩作荣从80年代到90年代的创作史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记者:诗歌在一段时间以来,都不大容易得到读者的关注,有人认为是因为当下生活更多的是务实,而诗歌呈现的浪漫、理想都不太适合读者的要求了,现实生活使诗歌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土壤,您认为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