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现代信托制度之原形的用益权,曾被视为英国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最有力的工具。13-16世纪初,用益权通过干预土地的流转及再分配和破坏领主在土地上的封建附属权利的方式,造成了英国民众财产(主要是土地等不动产)处分方式的巨大变化,对当时乃至后世的英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领主属宾句"是一类颇有特色的句式,对其研究也极富争议。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对该句式的探讨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如"格理论"、"论旨准则"、"非宾格动词假说"。本文结合国内近20年对"领主属宾句"问题的研究,对该研究的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1、"自然经济"是什么?2、何谓"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3、"自然经济"与"中国封建专制"的关系。笔者试图在惯常视角之外,重新审视自然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的真正关系,以期开启对自然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关系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剧烈的社会解体时期,社会大动荡、大转折、大变革,社会形态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社会各个结构系统都以一种自然的形态发生着剧烈变革,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旧结构的解体和新社会结构的确立,其中政治变革最为猛烈,“布衣将相”的兴起就是政治变革最好的例证之一,一大批布衣之士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应运而生,他们自身孕育出时代所赋予的各种特征。在此,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特征做一番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伊 《电子竞技》2012,(17):92-94
一、兵种资料 巢穴领主,Brood Lord.这种大型的飞行生物前身是虫族的空中卫士,缓慢的飞行速度、超远的攻击射程,脆弱的抗击打能力,无一不继承了前代异虫攻城武器的特点.与前代进化自飞龙不同,巢穴领主需要在大飞龙塔完工后由腐化飞虫进化而成.  相似文献   
6.
明初,中国封建制得到了再强化,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经济上,不仅封建自然经济得到维护和加强,而且扩大公田,广行屯田,封建农奴制得到再发展,在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主义更加强化,理学达到一家独尊的地步,窒息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从总体上考察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这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使中国在关键阶段至少丧失了两个世纪的宝贵时间,致使中国渐渐成了世界上的落伍者。  相似文献   
7.
“领主属宾句”指“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这样的句子。这类句子在推导派生过程中都运用了“领有名词提升移位”这一语法规则。本文尝试在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基本框架下,分析对此项研究的优缺点,并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方案——默认格解释。  相似文献   
8.
满族奴隶问题是满族(女真)史和清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历来为众多学所重视。满族的奴隶制度发展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以掠夺奴役汉族和朝鲜族人为主;中期则发展到掠夺女真族中其他集团的人为奴;晚期则不仅掠夺其他集团人为奴,还役使本集团之人为奴,奴役人的数量也急剧增多。明代女真人由氏族社会进入明社会的历程有其特殊性,但也有许多人类社会的共性。女真社会非自由人产生的历程也是探讨人类社会明产生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不孝有三”赵岐注提出质疑。指出赵岐注既与孟子本人关于孝的观念相抵牾,也和孟子之前的儒家学者关于孝的思想大相径庭。该文认为“不孝有三”是孟子引用的古语,是原始宗法制时代人们的孝的观念。赵岐注没有搞清原始宗法制和地主宗法制的区别,没有搞清这两个不同的时代人们伦理观念的区别,错把秦汉时建立在地主封建制基础之上的伦理观念等同于原始宗法制时代的伦理观念。该文在对赵岐注批判的基础上指出,在原始宗法制时代孝有三个层面:其一,“生,事之以礼”;其二,“死,葬之以礼”;其三,在死后的漫长岁月,子子孙孙“祭之以礼”。并进而得出结论,“不孝有三”应该是:生不敬顺,一不孝也;死不礼葬,二不孝也;无后绝祀,三不孝也。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民族文学的传统其主要构成部分是农民形象.屠格涅夫笔下,农民形象虽不占优势,但却渗透着社会意识的新观念,这与传统型的农民形象有着根本区别.他所塑造的农民形象有异于诸多民粹派作家,而走向了人民大众.实质上是宗法制文化与资本主义新文化相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