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风、赋、比、兴、雅、颂”六义中,“风”、“雅”、“颂”原典已有,无须注明。毛公之传,独举兴体,不及比、赋,其根本原因乃在“比显”而“赋同”——比辞太明显,而赋辞为三百篇所通用。不难看出,“风通而赋同”五字虽然简短,但所包涵的思想蕴涵却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纵览当前《文心雕龙》研究之现状,与《比兴》篇相关的疑点主要有三:其一,对“比”与“兴”内涵的理解;其二,“风通而赋同”的具体指向;其三,“拟容取心”的实质。本文立足于《文心雕龙》及《比兴》篇,对“比”“兴”的内涵进行了梳理与辨析,并对“风通”、“赋同”的指向作了严谨的取舍,同时指出“拟容取心”的实质是“客观事物的外貌”与“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作者“主体情思”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