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生们》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李辉的又一力作。聚焦了35位中国文学界、哲学界、美学界等众多领域的大家身影,如沈从文、汪曾祺、萧乾、骆宾基……这些屹立一方的先生们犹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为后生立德之标杆,树学之规范。书中作者阐述了他与各位先生的经历与掌故,无论是史料的爬梳,还是人物的品评,均有不同流俗之处。可谓在余音袅袅里听得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相似文献   
2.
骆宾基小说以短篇著称,不过这不能忽视其长篇小说的创作内涵。虽然《姜歩畏家史》仅完成第一部,第二部还未完成,但是《幼年》留给人回味的地方却有很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失去乐园苦苦追忆的恋乡情感;对温馨、明媚的童年世界的向往。处女作《边陲线上》更是反映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品。本文主要立足作者的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和《幼年》,通过分析作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来谈谈骆宾基长篇小说的艺术内涵和创作思想,希望给读骆宾基小说的读者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骆宾基是东北作家群的后起之秀,是抗战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紧随时代步伐,深刻地多角度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各色人等的心路历程,为读者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抗战文学作品和脍炙人口的阅读兴趣。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颇有深度和独具特色的作家。  相似文献   
4.
郭玉斌这本<萧红评传>出版于2009年6月,是一本新萧红评传,距美国学者葛浩文1979年出版的那本<萧红评传>已有30年之久,距骆宾基1947年出版的那本<萧红小传>已逾60年之久.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这几十年中,关于萧红的传记、评传、作品研究专辑图书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5.
骆宾基是抗战时期流亡桂林文化城的东北作家之一。在桂林的三年,骆宾基在小说创作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他先后写下了长篇小说《幼年》,中篇小说《胶东的暴民》、短篇小说《北望园的春天》等。文章对其抗战时期在桂林的小说创作作了一番总体评述。  相似文献   
6.
都是偏见     
朱正 《东方文化》2001,(2):117-118
《百年潮》2000年2月号刊登的《骆宾基的初次被捕》(作闻敏)一,说在中学任教的骆宾基是因为设法让学生不去报名参加青年军取怨于当局,导致被捕的。章对当时的青年从军运动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抗  相似文献   
7.
谢淑玲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3):14-14,18
巴人不仅为骆宾基处女作的发表而奔波,而且还用生命保护了处女作手稿;骆宾基曾受巴人之托给冯雪峰《鲁讯全集》。结识巴人和冯雪峰都使骆宾基终生难亡。  相似文献   
8.
骆宾基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对抗日战争的正面描写并没有永远充斥着作家的创作主题,相反,他接受了鲁迅先生不必趋时的教诲,常常避开政治话语,让自己宁静下来,深入生活的底部、生活的深层。对怀乡主题的描写、日常生活的一一展现、对个人生命体验的关注和民族精神的张扬,对抗战题材的超越,成为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边陲线上》是骆宾基的处女作,也是骆宾基的成名作.它是骆宾基把文艺作为为民族主义革命斗争服务的一个具体例证.骆宾基的创作风格在这部小说中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0.
骆宾基在20世纪40年代是疏离以政治为纲的主流文学的一位富有个性的作家。他的与众不同,是受惠于他对契诃夫艺术风格的全面借鉴。骆宾基在大量的阅读感悟之后,开始全面地吸收契诃夫创作中的艺术滋养,他的小说“生活流”和人物并非善恶脸谱化的写法,甚至在戏剧创作风格上明显地染上了契诃夫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