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14篇
科学研究   98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湾跨海大桥已于今年五一正式通车,目前这一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已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一条战略大通道,以日均通车2.4万辆的汽车流量,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一条交通命脉。作为一名全程参与大桥建设电视报道的记者,我们也  相似文献   
2.
日前,中铁五局集团一公司承建的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 C10合同段最长隧道—地穆庵隧道中导洞胜利贯通。标志着该合同段这一重难点控制工程施工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常(德)吉(首)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西部开发项目长沙至重庆公路的组成部分,是联系我国东、中部与西部地区的重要公路运输通道。中铁五局集团一公司承建其 C10合同段的施工任务,标段长6.6公里,仅隧道工程就有3座,其中,地穆庵隧道是本合同段最长隧道,重难点控制工程。该隧道于2005年10月底进洞施工,由于隧道地质复杂、围岩较差,且变化频繁,导致施工工艺要求高、工序较多、难度  相似文献   
3.
上海开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是落实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深度融合。对试点工作进展进行分析发现,除了要深入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实施等多方面的衔接以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和经费统筹制度,加强贯通教育组织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贯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发展方向。在该培养模式下,中职和高职教育的障碍被打破,形成连贯一体的直通车职业教育。英语课程作为基础类课程,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新一代技能人才拓宽职业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下,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必须强调拓扑结构的自洽性、对焦时代发展的新诉求、应对国内国际的新环境。要从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角度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立交桥”,找准点线面场形成横纵联合的主体框架,立足中国实际打造共享共通的特色节点,强化数字治理构筑通畅运转的交互机制,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元系统的知识流转,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质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以下简称"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厘定清"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建立起协调机制,还要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的配置,并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实施和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7.
8.
在专业认同和适应性视域下,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自我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七个维度,对"一贯制"和"分段式"相结合的中高职贯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进行总结、调研、分析和讨论,以期为中高职贯通综合素质教育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操作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重庆市旅游职业人才现状和培养需求,提出通过建构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体系、实施中高职贯通,贯通终身培训等对职业人才实施贯通培养.同时,实施贯通培养要处理好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学习和结业方式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巧妙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的情绪跌宕起伏,时而焦急,时而紧张,时而开心,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得到心灵的贯通,融入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境界,因而对故事的领会也就水到渠成.于课文外的延伸是那么自然而然,既提升了内心的理念,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因而,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我很注意进行一些巧妙的设计,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完全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