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宋神宗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自京城开封出发,经陈州、蔡州,过新息,渡淮水,往光山,于元丰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到麻城,二月一日抵黄州。  相似文献   
2.
袁剑侠 《新闻爱好者》2008,(12):144-145
黄州寒食诗帖》,墨迹素笺本,纵33.5厘米,横118厘米,行书,17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苏轼的行书代表作。此帖以手卷形式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者被贬黄州第3年寒食节),无款及年月。诗句为五言二首:  相似文献   
3.
黄州老城区北郊有一座被人们呼为禹王城的古城遗址,据搜集出的有关该遗址的史料研判,可确定它是秦汉时的衡山郡治、衡山国都、西汉中期至东晋时的邾县故城即邾城,禹王城之讹称不过始于清末民初。用一览表的形式,清晰、简明地展现出自战国末年至东晋咸康时该城址的历史变迁,以澄清人们长期存在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4.
文赤壁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  相似文献   
5.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对比强烈,前者雄奇壮丽,后者清幽宁静;前者对曹操追慕、颂扬,后者是失落的感慨;前者表现儒家的进取精神,后者突出道家的超然心态。两篇作品虽然写作间隔不长,但却是苏轼写作与思想变化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黄州尺牍是他谪黄生涯的如实写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最本真的苏轼。在艰苦的谪居岁月中,他纵情山水,倾心佛老,依旧乐观旷达。他保留着文人雅趣,却也能从世俗生活中发掘出无限快乐。  相似文献   
7.
黄州中学坐落于古城黄州中心位置,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坚持以"尊重选择、知行统一、协调发展"为办学理念,坚"以人为本、德育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思想,实施"依法治校,名师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厚德、博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尊  相似文献   
8.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1,(22):32-33
主持人龙吟:苏东坡的人生,虽然风波坎坷不断,但也曾位高权重,荣耀风光。这一讲说的便是在他心目中苦乐相参的"高官"生涯——苏东坡一生,从二十岁进京赶考,到六十六岁去世,四十多年为官,如果粗粗地划分一下,除去父母去世丁忧,以及在路上奔波的时期,三分之一时间在朝廷,三分之一时间在外做官,三分  相似文献   
9.
苏轼经"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其政治处境、物质生活、精神面貌皆处于空前惨淡状态。在此期间,苏轼主观上选择"心隐"的生存方式,冲破"隐"与"仕"的二元对立,在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创作心态中开创了黄州诗词恬淡、清空的艺术境界,具有至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苏轼《初到黄州》一时感叹,何尝不是吾辈终生头痛之事?好在口腹之欲,不难满足,粗茶淡饭,似水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