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粹主义与巴金早期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源于俄国 ,它与无政府主义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由于时代的误读 ,巴金在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同时 ,也深受民粹主义的感染。民粹主义在巴金早期的作品中留有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社会制度,清历朝皇帝认为它是“国家之根本”。因此,由官方先后编纂了两部重要文献,分别命名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两部文献既有关系,又有不同。因此,笔者利用有关档案文献、历史文献及学者研究成果,明确了清朝八旗制度方面的重要文献《八旗通志初集》之“初集”称谓的来历和产生的具体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称谓的产生与嘉庆年间成书的《钦定八旗通志》没有直接关系。再次,针对《钦定八旗通志》被称为是M《八旗通志初集》的续编或二编的看法,提出了两部《八旗通志》既有联系又是完全独立的两部文献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巴渝诗鸟瞰     
巴渝诗是巴渝大地孕育、生长的学奇葩,堪称源远流长。具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唐前为滥觞期,唐、宋为鼎盛期,元、明、清则走向衰落。巴渝诗是外籍作家和本土作家共同创造的结晶,是巴渝学中的瑰宝,无愧为巴渝化璀璨的明珠,自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不朽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江永女书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以王瑶《中国新学史稿》为代表的现代学史个人写作的小高潮。由于时代话语的原因,这一时期的现代学史作呈现的多是集体话语,个人话语在一定程度被遮蔽了,阶级论、人民性等是这些作所共有的关键性术语。在对作家的审视上,这一批作为“鲁郭茅,巴老曹”模式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句法-语义两方面,对“把”字句进行由表及里分析:揭示“把”字句隐藏在语法形式内部的隐性语法关系,探讨其更为本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巴蜀文化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毅 《宜宾学院学报》2005,5(7):116-118
本文总结了巴蜀文化的始源性、区域性、古吏难微性、兼容性的特征。并简要谈论研究巴蜀文化的三点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氏蜀学为宋学的重要学派、也是巴蜀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蜀学之成,始于三苏父子。就苏氏蜀学中的艺思想与巴蜀化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苏氏艺思想的形成与巴蜀化中的两汉先贤意识、杂学色彩、切人事重抒情、尚操守重节气、富异端色彩和反叛精神等关系至密,苏氏蜀学既孕育于巴蜀化之中,又为巴蜀化增添了无数光彩。  相似文献   
8.
采用星风质量吸积的角动量守恒模型,用Monte-Cado方法研究了普通红巨星双星系统和钡星的轨道根数的变化规律及双星系统的质量比分布,由于钡星系统是由普通红巨星双星系统演化而来,因此钡星系统的轨道偏心率及周期的分布显示了经过质量吸积后双星系统的最终轨道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据考古新发现,认为早期巴、蜀文化界分时机已经到来,并提出路家河二期后段遗存和宝山文化属于早期巴文化的观点;认为巴、蜀两族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而两者始终存在密切的交流关系;巴、蜀历史的复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考古学资料,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有机结合则是不能忽视的。目前关于蜀文化的研究,进展较深入,而巴文化的研究,是值得重视和加强的。  相似文献   
10.
秦巴山区中小学校本培训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农村中小学是薄弱环节;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知态度比较理性,培训内容、方式与教师的认同倾向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校本培训应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以农村学校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和校长第一责任人作用,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改革培训内容和方式,切实加强中小学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