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原地区现存大量宝卷,尚未得到关注、整理与研究。郑州图书馆藏宝卷86种,内容丰富,包括“神卷”“小卷”“科仪卷”三大类;版本珍贵,有刻本2种,抄本84种;其中新发现的宝卷7种,异名宝卷17种,现存最早宝卷抄本7种。这批宝卷抄本的题记信息保存了关于抄写人、宣卷人的珍贵史料,从中可以考察宝卷的抄写、流传和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狸猫换太子故事为例,探讨有关宝卷文本的编创、传播及其与俗文学的关系。针对流传于吴地的石印本、手抄本及口述本的宝卷故事"狸猫换太子",依据罗兰巴特"核心事件"概念,辅以格雷马斯六行动素,系统梳理后得知:石印本《李宸妃冷宫受苦宝卷》的情节安排与叙事方式和小说《三侠五义》相同,应是据此改编;手抄本《落帽风宝卷》与清代小说《万花楼演义》相同;口述本《狸猫换太子》与《落帽风宝卷》同为小说《万花楼演义》系统,但故事较完整,全文说多于唱,且充满地方语言谐趣。无论石印本还是手抄本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皆与小说关系相当密切,但二者各自流传,未见其相互影响;靖江口述整理本《狸猫换太子》宝卷,种种特质皆显示更近似评话。吴地宝卷多改编自小说、戏曲与弹词,评话较少。靖江或因其地理的特殊性,在卷本中多有改编自评话的宝卷,或是受评话影响的宣卷方式,这应该是吴地宝卷中的特例。  相似文献   
3.
金花仙姑是产生于兰州的地域化传说,并向西流传到青海河湟地区。在传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仰促生了灵验故事的产生,同时促进了金花信仰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民间力量与官方力量都起了重要作用。而宝卷的编写与流传则进一步推动了传说与信仰圈的扩大。因此金花仙姑的民间信仰与民间传说互为作用、互为表里,构成民间基层社会极具活力的文化运动,这也是青海唯一地域化宝卷《金花仙姑成道传》形成与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于红 《晋图学刊》2011,(3):70-7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一书,揭示了一个晋商研究的重要问题,即家眷问题,这个问题在以往的晋商研究中从未涉及过。本文就晋商家眷文化群体和尼庵文化群体之产生互动的原因及其目的进行了探讨,并对晋商家眷文化群体所涉及的精神家园实质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阐释。通过这样的探讨和阐释,以期对明清晋商妇女方面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河西宝卷是广泛流行于河西走廊的一种民间念唱艺术,主要在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等地流行。河西宝卷题材涉及时事类宝卷、民间故事宝卷、文学作品改编、社会热点、现实生活类、革命战争类题材、历史类等,通过故事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对当下行为的反思。调研中看到,每一部宝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念唱风格和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出发点基本是劝人行善、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为主。文章根据河西宝卷的传承现状,运用五缘民俗学理论,从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及业缘关系的传承来分析目前河西宝卷的主要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6.
将《西游记》中的“妖怪”疏理成四类,与《西游记》杂剧比较,剖析牛魔王、铁扇公主与红孩儿及镇元子等前后关系变化。深入论述镇元子、太上老君和悟空之间的恩怨纠葛,观音菩萨对孙悟空的关爱与考验,以及在《西游记》中的重要意义。从“世德堂本西游记”中土地庙大泛滥。研究齐天大圣为什么变做土地庙。作者认为《土地宝卷》对《西游记》成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宝卷”是从唐之“俗讲”宋之“说经”演变发展而成.说唱宝卷包括:唱“头子”;唱“曲词”;说“散白”;念“偈言”;念“佛号”。《五戒禅师宝卷》是由“说经”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改写而成。  相似文献   
8.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宝卷为增补《中国宝卷总目》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所藏64种宝卷文献中,计有抄本41种,刻本23种。  相似文献   
9.
寺庙作为一种文化景观,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在民众生活中扮演了“中心地”角色。从宝卷的孕育、传播来看,寺庙是宝卷存在的文化背景与焦点;从宝卷的文本来看,寺庙在宝卷中是“常备”景观,有助于宣传民间信仰,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寺庙与宝卷的相互依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寺庙为宝卷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话语空间,宝卷的宣讲活动分布于寺庙文化圈或其辐射区域;寺庙是宝卷中重要的叙事空间,假实证幻,强化教化功能;虚构的天庭是寺庙的延伸,而且贯通宝卷双重结构,而宝卷的双重结构是唐及宋元说唱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国外有关中国宝卷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接触宝卷文献,早期的研究比较关注宝卷与佛教、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几位学者指出其在中国俗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探讨宝卷来源及其与其他讲唱体裁的互动关系问题。一开始,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明末清初的宝卷(所谓早期宝卷),后逐渐扩大到清末民初的叙述性宝卷文本以及民间表演。国外收藏了一些明末清初的中国宝卷珍本。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下半叶,国外学者主要是收集分析宝卷文本;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有些学者开始关注民间宝卷讲唱以及宝卷在民间仪式中的功能,近年甚至有学者到中国乡村观察宝卷的讲唱。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西欧、北美国家的用英语编写的宝卷研究文本,但也讨论日本、俄罗斯二十世纪形成的独特的宝卷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