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English writer Thomas Tryon (1634–1703) believed that sheep were survivors from the original earthly paradise, and that as morally perfect beings they could serve as role models for humans. Tryon advocated vegetarianism, pacifism and an end to slavery as it was practiced in the Caribbean. He was an ambitious and influential reformer on several fronts, but the restoration of Eden was his ultimate goal. Tryon celebrated sheep-like meekness, a stance that complicated his reform efforts. His agenda and sheep-inspired persuasive strategy reflect the momentous intellectual and moral ferment surrounding human relations with animals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相似文献   
2.
国内王维与佛禅关系研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高潮后,二十多年来呈现出兴旺局面,研究家们在发掘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了多元化、多角度的有益探索。本文收集有关研究成果的线索近90条,从佛禅对王维心态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王维诗表现的禅趣禅意和佛理、佛学对王维创作手法的影响、王维对禅宗的反作用、以及佛教对王维诗的消极影响等几个方面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3.
意境说的道禅哲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说由情景交隔、虚实相生、动静相成、意在言外等四种美学范畴构成。其文化内涵源自道禅哲学中的“道德玄同,天人合一”,“有无相生”、“完全无妙有”、“无动而无不动”、“无言而无不言”、“不落言筌,不涉理路”等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刘勰一生几次进出佛门与俗世并最终选择出家为僧。他不仅虔诚地追崇佛教,而且佛学造诣极高。在其撰写的。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中隐含着明显的佛教思想。从“原道”“序志”及《文心雕龙》体例安排与思维逻辑上等,均可验证在《文心雕龙》形成过程中,刘勰是既宗儒道,但又一直秉承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中的射箭反向母题,来自外域的佛经故事。该母题本质上看是以暴抗暴,以恶制恶观念的一个直观形象的处理方法,其实,也体现了佛教对于以惩戒训喻的重要方式。母题体现了一种反讽意趣,适合于中国古代伦理化土壤。在佛经传入的早期,就被中国学所接受。到了后世又被加工改造,呈现为举刃自伤的滑稽场面描写,是惩恶劝善伦理主题表现时一个有意味的母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由简要介绍高僧法显的《佛国记》原文入手,点明这部纪实性巨著的多重价值,然后概括提到并比较了目前它的各种注译本,以此引出了西方学术界提到和使用最多的理雅各译本,接着援引具体例子,从值得关注的长篇序言、忠实严谨的正文翻译和详尽深入的评论注释三个方面分析了理雅各译本的鲜明特点,同时探讨了译本存在的两个问题,最后总结理雅各译本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佛教德育是人类德育发展史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包括佛教的人生观、善恶报应说、佛性说、孝道观以及道德规范与实践等内容。佛教德育闪烁着中国人的德育智慧光芒,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8.
佛教素食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表现之一就是南朝时期在佛教素食观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祭祀曾发生过一些变化,在丧礼和国家宗庙天地祭祀中都出现了用蔬食祭祀的现象。这些变化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但从大的范围看,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这恰好反映了儒家礼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地位。佛教方面的史料和正史对这些变化都有一定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核心的儒释道精神,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规范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释家“禅悟境界”与道家“道法自然”的美学理念则使人们进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儒释道三家文化融汇互浸中,以多种方式孕育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形式与审关意趣,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传统人物画家的艺术创作和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鲁迅处于彷徨之期,佛学如同一道灵光温暖了他的灵魂,他的精神与佛学产生了某种契合。形成鲁迅与佛教的因缘,我们以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民间文化中神佛内容的薰陶;当时的社会佛学思潮及其恩师章太炎的影响;自身所处的精神困境导致的对佛教文化的亲近。但在与佛教的关系中,他始终保持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