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1.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名设想,挖掘这一理论深刻的科学内涵,对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本主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具体模式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不能超越、资本主义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肯定成果”不能超越、多国共同胜利论仍是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应遵循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Self-worth theorists have claimed that students of lower ability may reduce effort in likely failure situations to avoid the attribution of poor performance to their own incompetence. The likely success of mastery learning, an instructional technique stressing student persistence, has been questioned be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Several studies which examined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chievement, effort, and perceived ability within a mastery context were conducted. In none of the studies did it appear that students reduced effort because of the threat of failure or that expending effort led to lower estimates of ability. In fact, students expending effort rated their ability as having a more positive influence on performance than less persistent students. It is argued that mastery learning, like some achievement change programs, encourages students to attribute their performance to their level of effort.  相似文献   
3.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一个理论观点,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来分析,跨越卡夫丁峡谷是一个过程,该过程由“社会制度跨越”和“生产力补课”两个阶段构成,只有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跨越,才是实现了真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目标。“跨越过程论”论证了初级阶段的客观性、科学性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辩证地看待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普遍性和主观选择性、特殊性,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历经资本主义步入社会主义的同时,承认条件允许的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步入社会主义。我国选择了第二条步入社会主义的路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历经曲折后,经由改革开放与经济市场的转型,走上了一条符合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切都可以从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中获得解释,也在实践上丰富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5.
“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内容是指,社会主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影响和支持下,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到达社会主义。对于现实中的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由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所设定的前提都不存在,用这一思想来解释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之间的差异问题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历史风云变幻 ,长期以来 ,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 ,学术界围绕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马克思和列宁对跨越论的不同认识及马克思对俄国村社认识进行了阐述 ,指出列宁和马克思对跨越论的不同认识并非简单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当时对俄国村社的性质认识不足等问题。据此 ,又对社会形态更替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对跨越论对东方国家的重大借鉴意义及跨越论所体现的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把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和“东方社会理论”不恰当地等同了起来。这样做,虽有其积极一面,但在具体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的不良政治后果。主要表现为:人为地割断了社会主义与西方先进的物质文化条件的联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了刚性特征,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倚重于高度集中的、全能型的政治权力的超常规发挥。这值得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认真地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的国情,如何推动中国这样一个基础较薄弱的东方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重任。马克思在回复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疑问而写的复信及其四个草稿中,提出了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这一理论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文章结合马、恩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基本国情和主要任务,从而明确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