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光华先生的《汉语汉字论稿》一书 ,收录了梁先生近年来的论文四十篇 ,内容涵盖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词汇学、方言学、文化语言学等诸多领域。本书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注意发掘新问题 ,开拓新思路 ;2、占有丰富的材料 ;3、科学的研究方法 ;4、注意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洋洋洒洒三十余万言 ,均表现出梁先生深厚的语言学功底和敏锐的视角 ,是一部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力作 ,一部值得语言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一读的好书。需要商榷的一点是轻重唇音的分化时间问题 ,梁先生主张二者分化开始于唐末 ,完成于宋初《集韵》时代 (公元 1 1世纪初 )。而笔者则认为二者的分化应开始于南朝末年至唐代初年 (公元 6世纪末至 7世纪初 ) ,完成于唐代中期。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对目前遂宁市待推广种植的14个玉米新品种,从生物学和栽培学角度,对其产量进行探讨,筛选出最适合该市种植的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汉字特点的主要特点,是多音多义,兼职兼类。多音多义,人尽皆知,而兼职兼类则并非都能明白,掌握汉字的兼职兼类,有助于正确阅读古籍。  相似文献   
4.
黄震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0):101-102,108
异文是校勘古籍的重要手段之一。《史记》三家注多存异文。其中有许多虽不能起到纠谬正讹的作用。却发人深思,从而加深对《史记》的理解。本文从《泰始皇本纪》中选取了几条这样的异文,探赜索隐。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出孤独、彷徨、虚无的情绪特征,使小说带上了强烈的抒情、感伤的色彩.在小说的人物系列划分上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同时,每一类人物又显示出各自的价值趋向.五四知识分子小说及其人物形象普遍呈现出"时代精神"与"时代情感"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今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本文从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校补《古文字诂林》中所收侯马盟书部分的内容主要有:(1)补充字头下漏收了的《侯马盟书.字表》中1997年底前已被正确考释出的字。(2)补充正文中漏收了的1997年底前的重要的研究成果。原因主要是:(1)受工具书的影响。过分信任工具书《侯马盟书.字表》等,导致漏收了已被正确考释出的字。(2)工作量大、手工操作,检索、查看不便,导致了漏收学术界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匡谬正俗》是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文字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字书。我们立足文本,将其与许慎《说文解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颜师古《匡谬正俗》在文字观、治学方法等方面对许慎《说文解字》有所继承,甚至突破。另外,《匡谬正俗》反映了颜氏的“正字”观,这种观念对后人“正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其文字学史价值的又一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拼音文字为背景的外籍学生,以问卷形式调查其汉字输出的过程中,是否表现了识记过程中的认知倾向。问卷以取得形、音作答的分布数据设计,前半部采用汉字形、音填充形式,此时受试者对施测字仅有语义或词组语境的线索;问卷后半部采问答形式,调查受试者在汉字学习时的策略使用情形。藉由以上的资料分析,本文尝试观察以拼音文字为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其汉字输出在认记途径上表现的相异性,及汉字字音、字形与字义的联系特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在香港和澳门中学的实证调查,指出目前两地初中学生在人类与环境、法制与纪律、理财与生活、礼貌与情谊、家庭与父母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国家与社会、人生与修养、科技与学习方面存在问题;比较两地初中学生品德状况,香港中学生总体上优于澳门中学生,比较不同出生地学生品德状况,回归前从内地移民而来的学生品德总分最高,回归后移民而来的得分次之,出生和一直在港澳生活的学生得分第三,从其他地方移民而来的得分最低。借鉴文献资料分析了出现上述现象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香港和澳门两地学生品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