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源(1794一1857年)是近代初期的思想家、史学家、经学家.其编著的<海国图志>是极负盛名的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巨著,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十二纪和《淮南子.时则》适应国家统一的客观形势,兼儒墨名法,融九流百家,以阴阳五行配置、对应自然气候物候与社会人事政事之一切自然变化和社会活动,为王朝帝国规划整合出一种自然社会人伦秩序化的模式和框架。其学术体系功能具有为王者规范天下和限制君主专制权力的两面性,这种思想体系对后代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着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文章日渐繁多,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也日新月异。《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作为国外旅游研究的重要刊物,其刊登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国际旅游相关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总结该刊物2005~2009年的239篇文章,其主要研究的国家为美国、英国、西班牙等11个,研究主体主要为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旅游吸引物等11个。  相似文献   
4.
某种意义上说,《宋书·州郡志》是沈约依据各类资料所编撰的一篇论文。本文就《宋书·州郡志》的编撰过程、存在问题、版本情况、校勘整理、学术价值、研究状况与研究方法等,略作述论与考议。  相似文献   
5.
袁宏历史观的显著特点,是与其易学见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对易理的阐释是其史学见解的哲理基础.他根据<易>的阴阳之义来论证天人相通,从而推论出名教的起源;他根据<易>之三义:简易、变易、不易,对历史运动过程作出了变中有不变的解释;他根据<易>含天道、地道、人道,将历史变化和天人所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一致认为,魏源治经好求圣人的微言大义,其著《诗古微》主要目的在于阐发三家诗所蕴含的《春秋》微言大义,抒发自己的政治思想。魏源《诗古微》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扬,主要体现在发掘《诗经》四始的微言大义;调整十五国《国风》的次第,从而阐扬《春秋》尊王大义;发掘《诗经》当中的"夷夏之辨"思想。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唐诗现存各种版本中,王之涣《登鹳雀楼》又写作《登鹳鹊楼》,注释各异,莫衷一是。历史文献检索表明,用"鹳雀楼"者约占八成,而用"鹳鹊楼"者不到两成;唐宋元诗文皆用"鹳雀楼"写法;明清以后,始有"鹳鹊楼"之称。考该楼原为黄河岸边一座军事瞭望台,年久失修,鹳雀聚栖,因得其名。鹳雀是唐人对鹳的一般称呼,非鹳与喜鹊之集合。明中叶编撰的《大明一统志》是误植"雀"为"鹊"的肇始者,由此引起后人混乱。  相似文献   
8.
“经”史”之别是王闿运《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并形成了他治《春秋》的整体思维意向。他认定《春秋》及《公羊传》、《榖梁传》是“经”不是“史”,在“义”不在“事”,而《左传》为记事之书。在此前提下,王阎运展开了对《春秋》学的研究,沿袭公羊家之“义例”解经风格,阐释经典之微言大义,以达通经致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春秋》记鲁国君臣事,自有其法,与记他国事有明显不同。约合观之,有称谓有内外之别;记鲁事多有讳语;君臣聘会班次与用语多有讲究;征伐自败不书,他败则书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贞观君臣通过修史,在总结六朝历史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建设新文化的方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从南北文学异同等大的方面作了探讨,却缺乏全面细致的论述。本文通过对贞观年间所修《周书》等八部正史中文苑传或文学传的资料梳理,对贞观君臣的文学思想进行了考察,认为:他们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在此基础上,肯定文学的缘情功能,树立了“尽善尽美”的文学理想,为唐文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