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9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汉代文献整理的思想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两汉文献整理思想,主要有求真的文献整理态度、博通的文献观、系统的文献考辨思想、成型的文献解释模式和传统文献学思想的发展。汉代发展和创新了文献辨伪、版本、校勘、注释、标点、翻译、目录等方法。这些方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使文献学方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起文献学的基本框架。作为体系的文献学,在汉代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
The study examined current practices in Classical Chinese (CC) reading instruction in Hong Ko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and students' strategy use and motivation in CC reading. A total of 519 secondary students voluntarily responded to a questionnaire that measured their perception of CC reading instruction, strategy use, and motiva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 while teachers frequently teach both the language and content aspects of CC reading, the teacher-centered approach they are now adopting is ineffective in facilitating students' CC reading development.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and students’ strategy use and motivation in CC read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暨阳书院设于江苏江阴,著名学者卢文弨和李兆洛曾先后担任院长,他们对暨阳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暨阳书院因他们而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4.
元代的时文指科举文,延(礻右)恢复科举后,科举文写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时人开始对其理论进行了探讨,并将之与古文理论联系起来,本文从文学背景、文学风气、创作方法、批评理论等角度探讨其理论及写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彭京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3):101-102
古文英译是翻译事业的组成部分。回顾古文英译的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以期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中西外事的交往。  相似文献   
6.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对东、西方古典艺术不同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两大艺术体系在把握世界的方式、处理主客体关系的态度方面的原则区别.并对中国诗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这为我们认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精神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乾嘉时期是清代骈文理论和创作的高峰期。在和古文对举的话语建构中,乾嘉骈文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促使了自身文体的独立。不管是与古文求对等地位、争文章正宗,还是主张骈散交融、奇偶不拘等,都反映了此时骈文理论的繁荣。之所以求对等,是因为骈文不是齐梁道弊文衰的产物,经史典籍中俪辞已经肇兴,先秦两汉文章中也多对偶,韩愈对骈文的批判根本不能成立;自然事物多为奇偶相生,甚至非偶不成,文章体制自然可以骈散并立,并驾齐驱。而争正统则是在乾嘉骈文繁荣的背景下,有些文士不满足于仅仅和古文求对等,而是彻底颠覆古文文统,将骈文视为文章正统,古文根本不是"文",是子部杂家之"语"。这就大大冲击了唐宋以来的古文文统,颠覆了唐宋以来普遍认同的文章正宗的地位。而主张骈散交融,以文意和文气为旨归,则是嘉庆末以来,随着汉宋学术的交融和对骈文、古文特征的全面认识后,文士文学思想成熟的结果。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将会对深化清代骈文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明代科举事业的推动下,茅坤的古文评点本在明代十分盛行,其《史记抄》、《唐宋八大家文钞》皆广受好评。但茅坤的这些评点本并非仅为八股创作而产生,其编选过程及编选宗旨皆体现了茅坤为贯彻"文以明道"思想的复古志向。茅坤评点的体例、内容等呈现出"法"与"意"相统一的特征,使他超越了以往评点家,促成了明代古文评点的空前兴盛。  相似文献   
9.
兰山书院设于甘肃省会兰州。本文介绍了该书院从1735—1906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包括屋宇、教官、藏书、学规、生员等情况。对吴镇、张美如、张澍、张国常等院长的贡献,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0.
姚鼐《古文辞类纂》中的圈点系统是由篇目标圈、正文圈点和文字评论三个层面构成;三个层面既各自发挥其文学评论功能,又按比例实行评文篇章的总量控制,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疏密有致、交叉重叠、相互照应、灵活多变的立体的艺术评论网络。姚鼐《古文辞类纂》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精巧的评论网络构建和彰显其古文理论的审美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