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西北万栽从事民间宗教活动的职业人员分佛、道二派.与道教信奉张天师相对应,从事民间祭祀活动的客家俗僧以禅宗高僧普庵为鼻祖.自称普祖门下.调查显示,万载客家俗僧是分坛活动的,不同客家分布区俗僧的坛号不同,其活动状况也有较大区别.共同的祖师崇拜与大致相同的法事昭示着他们属于同一的民间信仰教派,即普庵教派.  相似文献   
2.
“虎台”遗址(亦被称作南凉“点将台”)是西宁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明清以来对其归属多认为是南凉王秃发傉檀子(其名虎台)所筑,通过实地考察和梳理河湟地区的文献资料,借助历史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认为西宁“虎台”遗址非南凉时期所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点将台”,而是汉至魏晋时期公共信仰建筑“祭祀坛”的历史遗孑.  相似文献   
3.
洪武三年(1370),明政府建立厉坛制度,随之向全国推广,后被清王朝所继承,而与乡村社会密切相关的则是乡厉坛。作为帝国的符号,厉坛制度的建立成为国家控制地方乡村的重要途径,经过明清两代政府及地方官员的推广,虽然其间屡有荒废,但成功地融入于乡村民众生活之中。在政府主导下的乡厉坛逐渐荒废之后,地方民众结合自身社会组织及历史传统的乡厉坛却不绝于缕,成为明清乡村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4.
徐子苓为清朝重要的文学家,诗文兼工,尤雄于诗笔,著有《敦艮吉斋诗存》,其诗学杜,诗风鸷悍,内容则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揭示了晚清社会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悲凉以及自身生活的困苦与挣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乐仕途却爱交游的率性、真诚的一面。《敦艮吉斋诗存》为徐子苓自定稿,影响深远,后世对其评价极高,因而也奠定了徐子苓在诗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杨氏佛坛是大合坪乡村社会中影响力最大的神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数百年间大合坪乡民间信仰的变化,集中反映了这一地方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对当地社会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大合坪乡马安潭村杨氏佛坛为例,可以透视佛教传入后这一地方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6.
In this work,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volved in the restorat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paliotto ligneo (wooden altar frontal) della chiesa del Santissimo Crocifisso all’Albergheria of Palermo is presented. Earlier research concerning mirror restoration was based on only a few case studies and the proposed techniques were not suitable for the artwork here. As a consequence, it wa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ories and protocols of modern restoration to plan an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of the altar frontal. Since in this artwork the role of mirrors is not to give back images, as usual, but rather to create special light effects and play of lights, this work aims to find an approach to the restoration of the altar frontal and its decorations that allows a homogeneous overview of the piece. Thus, the mirrors were not substituted or re-created. Only a visual integration of the damaged ancient mirrors was proposed, with the use of metallic-polymeric films, permitting a completely reversible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7.
周人的至上神是“天” ,它来源于西北游牧民族。其论据除已有的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的材料外 ,还有如下三条 :一、周原所出文王时卜辞中有祭“天”的记载。二、“灵台”是周人祭天礼地的建筑 ,在今甘肃省灵台县城内。周人接受“天”神信仰约在季历时代。三、在灵台上祭天礼地的主要是胡巫 ,这喻示了“胡巫”可能是沟通周人与西北游牧民族“天”神信仰的“使者”。  相似文献   
8.
《花间词》与《草堂诗余》在明代广为流传,清初依然是文人作词所取法的对象。纳兰性德对"花间草堂"的继承与创新,使得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被誉为"国初第一词手"。他的文学活动最频繁的时期正是阳羡派渐趋衰落,浙西派还未形成鼎盛局面的时期,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应该成为继陈维崧之后的词坛盟主。  相似文献   
9.
作为清朝重要的文学家,徐子苓的生平却鲜为人知。关于其生平的记述,或语焉不详,或讹误甚多,故考述其生平显得尤其迫切与紧要。同时,作为清代桐城派的嫡传,徐子苓在文学上亦颇有成就。其散文取材广泛,文风纵横超轶,长于叙事而又不拘一格;其诗学杜,诗风鸷悍,内容则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后世对其诗评价很高。  相似文献   
10.
"野合而生孔子"之"野",既非一般意义上的"野外",更非"不合礼仪"之义.而是古代,处于野外丘陵之中,祭祀地母的节日--社祭之地周围的丛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