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平淡中见深远——解读海明威的《雨中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篇小说《雨中猫》是海明威的早期作品,它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语言简洁凝练,朴实无华,展现了主人公的迷惘与虚无,令读者真正领略海明威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永别了,武器》一书中,海明威以极为欣赏的笔调描写了女主人公对所爱男性的依附和牺牲,反映了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父权观念。  相似文献   
3.
因为文化环境的影响,海明威与基督宗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出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等原因,海明威对基督宗教表现出矛盾复杂的情感取向,既在理性上怀疑反叛基督宗教又在情感上企图从中获得安慰和救助。另一方面基督宗教对海明威的生活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作品的命名、宗教话语及宗教意象的引用等表面层次,而且更深层地表现在人生观和作品主题的形成、对友善仁爱和平的赞美和渴望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精神探索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她被评定为“魔女”或者“坏女人”。60年代中后期,许多女学者从女权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将勃莱特视为西方20世纪20年代新女性的代表。二种观点相左。本文从勃莱特所处的时代背景着手,通过分析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绪,说明她在《太阳照样升起》中既有颠覆者又有依附者的双重性格,扮演着刀刃上舞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和杰克.伦敦在其小说创作中都塑了一些“硬汉子”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在逆境中不畏艰难,敢于与命运抗争。但作家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和他们不同的世界观使他们创造的“硬汉子”的真正内涵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刘泽江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33-34,67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更多的则是从悲剧性的视角去审视和表现人类的生存、命运与环境的冲突。作家用他的世界观对人类进行了人道主义的审视、评价与批判,潜藏着作家对自然、人类、社会诸种关系的深沉忧患和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孙冬梅 《海外英语》2011,(10):285-286
Ernest Hemingway is a productive writer full of legends. His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s has an enormous impact on his writing. This paper reveals Hemingway’s transcendence both in life and in writing through his life experiences and some of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士兵之家》的文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兵之家》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该小说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朴的描述以及平淡中追求变化的语言特色反映了作者一贯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试图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基于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基础,按照Leech与Short在1981年提出的小说文体分析模式,从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境四个方面对小说《老人与海》进行了系统的文体分析。并与BROWNAA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老人与海》的文体特征有显著的差异。《老人与海》的文体简洁自然,而且独具匠心,内涵丰富。同时,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的应用也给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是基于他自身的种种亲近死亡的经历而形成的,是他对生命意义和社会现实的独到看法。从他的人生经历及作品中的死亡叙述等表象着手,可解读他独有的圣地亚哥式的死亡哲学,以激励人们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