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文根据董康《书舶庸谭》中的材料,论述了董康与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的设立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修之关系,同时对董氏所拟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要稿与《嘉业堂藏书志》的渊源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尼采和嵇康是中外哲学史上著名哲学家。两者在思想渊源、性格、学术见解等方面多有相似相同之处,在其哲学思想之局限性方面也有相似之点。对两者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对了解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影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订下列二事 :一 ,正元初年阮籍因参与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一事有功 ,迁散骑常侍 ,这时他主动要求外放为东平相 ,是不愿意参加曹髦主持的政治性学术讨论 ,并远离阴谋家钟会其人 ;二 ,袁准 (孝尼 )与嵇康、阮籍相熟 ,他是一个懂得时务的理论家 ,所以与阮籍关系密切 ,而与嵇康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重要的思想方法.王弼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有训有之不足的原则,这其实就是用语言来进行语言批判,是玄学向传统经学发难的基本思路.所谓"有",就是指现实语言世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用言意之辨的方法,剖析"乐教"被统治者用语言"造立"起来的过程,以其悖谬颠覆其天经地义,堪称文学艺术理论自觉时代的"独立宣言".然而,在我们绵延了五千年的语言世界中,它始终只是一个异端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百年之后,回顾康有为他们当初在清末政坛中的政改方案和上书活动,后人无疑可以做到更冷静、更持中和更客观.鄙薄康梁的人认为:荣禄老成,项城务实.问题是老城谋国的荣禄、精明强干的袁世凯也没有支撑住大局,也没有稳住一个合法性消失的王朝和适应性不够的传统社会.<上清帝第二书>中包括设议院(武英殿)的所有的内容,无论是对洋务派官员、还是对实权派官员,都没有智力、观念上的障碍.在官场中,方案、策略的提出者必须讲究身份和资历,资历不够、派系不对的人提出的方案再高明也很难取得官场主流中人的呼应,更何谈实践.既得利益集团积重难返是清末改良搁浅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嵇康论     
嵇康是三国时魏末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也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长好庄老,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不愿效力于司马氏,最终被司马氏所迫害。但其高风亮节的情操为后人所敬重。  相似文献   
7.
清朝康雍乾时期,对内蒙古地区也颁布一些税法,起征农业税、畜产税,以及盐税、煤税、牲畜税、落地税等工商杂税。其赋税征收实行因地制宜原则,并从机构上、制度上加强管理,以达到征税补饷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嵇康的两篇短文浅析嵇康的内心痛苦和处世态度,其痛苦和挣扎因为更具有典型性和悲剧意味,因此,从魏晋到当代的千年间,有一批嵇康式的人物出现。列举了四位嵇康式人物,他们不被社会当权者所接受,在精神上都极为苦闷,大都具有旷达狂放的个性和行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乱世浊事的愤懑和抨击,对自我个性的坚持,已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抗拒黑暗、维护自由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康志刚的短篇小说集《香椿树》反映了作者20多年的创作历程,其三个阶段的创作总体来说是不断深入的:主题由清浅到深刻;叙事简洁有力,灵活多变;由表及里的底层小人物刻画;由细腻唯美到凌厉老到的语言。对康志刚而言,其创作始终不变的是对家园故土、国家民族的赤子般情怀。  相似文献   
10.
《王兰卿》是明中期著名曲家康海创作的一部杂剧。一直以来,研究者对此剧的关注不多,且多以节义剧视之。《王兰卿》杂剧是根据明中期陕西盩厔王兰卿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其创作时间当在嘉靖元年至嘉靖八年五月间。康海一生志节凛然,去官后以史官自命、淑世之志不减。杂剧《王兰卿》的创作缘起当是康海为王兰卿的事迹所激,并因王氏得不到官府的"旌表"而不平,故而作剧演之,助其不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