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629篇
科学研究   60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40篇
信息传播   1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香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活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分析,对内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杜芸 《图书馆杂志》2008,27(5):55-58
通过对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介绍,指出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特点,并对大陆地区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社区图书馆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粤港澳三地的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过程,比较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从中看出广东地区发展社区图书馆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港、澳、台三地图书馆员专业伦理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图书馆员专业伦理的议题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图书馆界重视。通过文献调查分析、网上信息检索、专题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比较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图书馆员专业伦理规范,认为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因素,港、澳、台三地在社会文化方面既有差异亦有不少共同的特点,这一特征对其图书馆员专业伦理规范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军营 《图书馆论坛》2004,24(5):93-94,98
分析新加坡和香港两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点,思考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对本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四点启示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剧作<桃花扇>以其强烈的兴亡之感,为汉民族政权的失落唱出了一曲沉重的挽歌.本文从<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生平遭际及<桃花扇>文本入手,探究孔尚任的思想状况,考察它是否具有民族意识,讨论作者思想价值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香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其战略的演变是香港高等教育在对过去的不断扬弃与修正中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历史。通过对香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其正反两方面得失的分析与研究 ,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把握香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全貌 ,而且有助于我们借鉴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有益经验 ,避免发生类似过失 ,有利于中国 2 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及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范进和孔乙己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典型形象,他们的遭遇浸透了封建时代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哀,范进的可悲,在于他的精神已被封建科举污染;而孔乙己的可悲,则在于他的性格已在封建教育中变形。从他们的人生遭遇、个人追求以及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等方面,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omplex diversity that underpins ostensibly similar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mes (TNE),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UK TNE in Malaysia and Hong Kong. It draws on data from two different yet cognate studies on the role of UK universities in delivering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Some fine-grained and inform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ays in which ‘value’ in TNE is constructed in different host contexts is revealed. The paper brings to light the ‘voices’ of TNE students and graduates, which are very seldom heard. The arguments adapt and extend the concepts of education as a positional good, and as cultural capital. For various instrumental, intrinsic and personal reasons the authors discuss in detail, UK TNE is more highly valued in Malaysia than in Hong Kong. The paper makes a wider 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 on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mpact on social and personal (dis)advan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