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总结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小流域水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植物措施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凉山州的自然地理状况,对中、小型水电站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植物措施的科学配置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地区在1956年民主改革后,从奴隶社会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凉山彝族习惯法对凉山彝族现实社会生活仍存诸多影响。1956年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等级制度、家支紧密相连,严格维护着等级秩序、奴隶主的财产权利及家支组织,体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对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习惯法有所认知,一方面可以了解现今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关系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基础,积极去保留符合时代需求、有利于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习惯法;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国家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进行有益地变通提供参考,从而实现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集中体现出梁山英雄身上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芒——"仁义礼智信",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当今凉山彝族地区多元文化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状况,认为当今凉山彝族人正处在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的现实环境里,提出凉山彝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中受教育主体的彝族青少年学生的教育需求应该是多元文化教育、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技能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克智"作为凉山彝族民间社会的口头论辩活动,既是一种对话艺术,也是人们讲述历史、探求知识、明辨事理的一种口头交流和传播方式。本文考察了"克智"的内涵、演述规则、演述内容、演述场景和演述程式,分析了"克智"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危机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女性教育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教育仍然非常落后。本文揭示四川凉山少数民族地区女性教育的社会现状,透视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并为积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凉山地区彝族男性少年儿童的体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凉山地区的385名(7~17岁)彝族男性少年儿童的32项体质指标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中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两臂展长等计算出年增长值、年增长率。各主要指标结果显示:在8岁(除坐高)、11~12岁、14~15岁时各项指标快速增长。两臂展长,年龄越小,较其身高相比越短,至15岁以后两臂展长逐渐超过其身高。调查中还发现各年龄组的各主要指标明显低于四川汉族同龄组指标  相似文献   
8.
族际通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关系的深层次问题,是研究和考量民族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会东县彝汉民族关系的演进中,彝汉通婚数量的增长及其思想观念的变迁,体现了彝汉民族关系的变化。本文以族际通婚为视角,运用民族学、人类学及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调查方法,梳理会东县彝汉民族关系的演进情况,分析彝族、汉族思想观念的变化及彝汉通婚现象等,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彝汉通婚及民族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凉山文化场域内,作为文化活体的"四言八句"濒临绝境或已消失。但这朵古老的民间文艺奇葩不仅是民间狂欢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底层社会传承的重要载体,历史上对维系社会组织的细胞——家庭的稳定,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它仍可发挥独特作用。因此,应着即开展抢救性搜集整理,探寻在利用中保护与传承的途径,使这一民间文化项目重绽绚烂之花。  相似文献   
10.
史军 《民族教育研究》2006,17(5):102-110
凉山州双语教学经过20多年的辛勤耕耘,实现了与全国普通教育的全面接轨,同时也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建立面向新时期的政策保障体系和广泛稳定的社会基础,并在模式选择、分流问题、招生办法上进一步完善体制,建立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