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57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6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是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化的一份宝贵财富,对它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将有助于开发利用这一独特旅游资源,促进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着重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彝族原始宗教信仰崇拜观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同时探讨了彝族原始宗教研究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可以为广大学者们日后更好地研究彝族原始宗教信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保罗·德曼的"盲识与洞见"理论常常被批评者误解为实行两套标准的结果。通过认真分析后发现,"盲识与洞见"其实具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在场与缺席"的形而上的现象层面,第二个是语言"所知与所行"悖论统一的反形而上的非现象层面,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自高尔基以来不时地为人们所提起,虽然过去偶有几位学者作过一些论说,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学界对此所引起的注意力还远为不够。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到底人学是什么,文学是什么,文学与人学究竟是什么关系,“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意蕴是什么,其对于认识“文学”之现象与本质可提供什么样的启示,等等,显然都是一些意味深长的文学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5.
于洪武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成功的办学经验,对推动民族中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该校始终明确自己的定位,坚持办出特色;构建了一个既适应学科体系,又注重社会需求,更突出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以求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以科研为先导,积极开展教育科学和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雷伟红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31-33,56
畲族是分布在我国闽、浙、赣、粤、皖五省一百多个县内山区的一个杂散居民族。畲族有着独特的婚姻家庭习惯法。通过对畲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的性质、特征的介绍,着重分析了畲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和国家制定法的冲突和重合关系,提出了处理两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以此推进我国当今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地处“西部中的西部”的四川省民族地区的教育,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及结构的缺失等深刻的历史、现实因素所造成的落后现状,在西部大开发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今天,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制约“瓶颈”。新旧世纪交替期勃然兴起的现代远程教育,以其费省效宏、资源共享、快速弥合差距等优势,成为变革民族地区教育面貌的“利器”。本文据此探讨了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代表的四川远程教育在这一变革中的基本思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8.
刘泽江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33-34,67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更多的则是从悲剧性的视角去审视和表现人类的生存、命运与环境的冲突。作家用他的世界观对人类进行了人道主义的审视、评价与批判,潜藏着作家对自然、人类、社会诸种关系的深沉忧患和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河池地区民族旅游资源丰富 ,且有开发和建设的良好条件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之下 ,河池地区应该抓住机遇 ,采取对策 ,大力开发民族旅游资源 ,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古典诗词趋向"天人合一"的文化有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词创作上对比手法的倡导,结构上取消某些语助词、设立对仗,以及中国文字自身的表意特征和普及化的书法艺术追求,多方位的为作品“虚“化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