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泉州宗教石刻》这一重大选题,20世纪50年代就得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文化部郑振铎副部长的重视和支持。吴文良先生业余考古,于1957年出版了原著,实有筚路之功[1]。增订者吴幼雄秉承并超越其父“以物证史”的治学路径,对书中有历史意义的碑文,做了精辟的考论,其中不乏深达幽微的洞见。该书的出版,为泉州及其海外交通史的研究,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许蔚 《家教指南》2011,(2):84-88
吐鲁番出土摩尼教残卷插图来源于多种艺术传统,特别是受到袄教图式的影响,其画面中人物身份也需由多种传统相互比照而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3.
杨富学 《家教指南》2011,(3):106-113,132
摩尼教于763年传入漠北回鹘汗国以后,迅速发展成为回鹘国教,其影响渗透到汗国社会、经济、外交及文化的各个方面。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崩溃,部众四散,其中迁入河西者以甘州为中心建立了甘州回鹘王国。由于受到当地流行的宗教文化的影响,回鹘宗教信仰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被奉为国教的摩尼教虽继续流行,但势力越来越弱。在漠北时期并不流行的佛教,却异军突起,取代摩尼教而成为甘州回鹘国最为流行的宗教,同时萨满教遗俗继续存在。这些成为甘州回鹘宗教信仰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摩尼教传入鄂尔浑回鹘的时间问题,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有些学者把摩尼教传入鄂尔浑回鹘的时间与摩尼教成为鄂尔浑回鹘汗国国教的时间混为一谈。关于摩尼教传入鄂尔浑回鹘的原因,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论文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对摩尼教传入鄂尔浑回鹘的时间和原因进行考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元末肇建于晋江华表山麓的草庵,原系华化摩尼教——明教的庙宇,迄今仍完整保存当年该教信徒所崇奉的摩尼佛石雕像,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该庙宇与雕像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为中国学者所发现并确认,国际学术界也早已认同。1991年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曾到草庵考察,尔后,草庵便被宣传成该考察团之大发现。本文还原晋江摩尼教草庵发现的历史真相,认为这一宝贵历史遗迹的发现认定,应归功于中国诸前辈学者,尤其是泉州学者吴文良先生。  相似文献   
6.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全面地介绍了摩尼教的历史、教主摩尼、典籍、教团组织、寺院制度以及基本教义。它实际上是开元十九年(731年)驻在京城的摩尼教传教师拂多诞奉诏而作的一个有关摩尼教的解释性文件。拂多诞之所以要写这一文件,是由唐玄宗因武则天优待摩尼教而自始就对摩尼教不感兴趣且采取不利于该教的措施,从而下诏让拂多诞书面奏闻其教的情况,《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就是拂多诞的书面奏稿。从中可透视唐代封建政权与宗教的关系及其对宗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